引言
中國素有“四大美女”之說。且不論哪“四大”,但說“美女”。
“美女”一詞一般可以理解為偏正式復合詞,《現代漢語詞典》“美”下有“美女”這一詞條,釋義為美貌的年輕女子[1]。而今的流行稱謂“美女”,則成了標準的復合式偏義詞了,偏重“女”而非“美”。
1.語言現象
不知不覺中,“美女”遍地開花。一方面是生活中的事實,一方面是語言現象中的事實。
日常生活方面,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溫飽之余,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在追求儀表態勢美的過程中,除了自身注意保養之外,還有專業的美容、護理等,這使得人們的容貌態勢得以較好地保持。另一方面,隨著觀念的變化,審美個性化,美不再是“雙眼皮、大眼睛、高鼻梁、櫻桃小嘴”。個性化的審美觀之下,各色女子都成一方不可替代的風景。美,在現代社會變得日益多元化。
隨著滿大街美女的涌現,流行稱謂“美女”也悄然走紅。街市、校園、網絡,“美女”隨處可聞可見。這也得益于人們觀念的變化。被人盛贊時不再謙虛到不好意思地說“哪里,哪里”,而是面含微笑直視贊美者大方地說“謝謝”。 “美女”一詞歷經了生活和語言的雙重洗禮,其語義已泛化,成為流行稱謂。
2.“美女”泛化分析
由稱呼身邊熟悉的年輕漂亮的女子為“美女”,到稱呼長相雖不再年輕但扮像年輕的姿色平平的陌生人為“美女”,流行稱謂“美女”發生了微妙又明晰的變化:語義泛化。表現為以下方面:
2.1 親疏:熟悉的人——陌生人
“美女”作為面稱,最初用于彼此熟悉的人們之間,蘊藏親昵語氣,飽含羨慕之情。出于交際策略,“美女”用于陌生人,情感因素淡了些,實用因素有所增加:鑒于中國當前社會通稱用語不完善,非正式場合陌生的年輕人之間稱呼語缺位,“美女”應運而生。
2.2 范圍:漂亮女子——普通女子
贊賞對方是種行之有效的交際策略,漂亮女子被贊為“美女”,被贊賞者心情愉悅地坦然受之;普通女子被贊為“美女”,被贊賞者心懷感動地欣然接受。從交際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雙贏的交際策略。
2.3 年齡:歲數年輕女子——扮相年輕的女子
美,雖是一個多層次的審美概念,感官上的美還是人們無法放棄的。隨著東西方文化的接觸融合,東方女子也開始視年齡為secret,渴望永葆青春。“美女”的語用意義勝過稱謂本身,其潛臺詞為:有年輕風采,有獨特的魅力等。出于交際策略,稱呼年齡雖不年輕但扮相年輕的女子為“美女”,言外之義使語言具有行事行為(illocutionary acts)。
3.結語
目前,“美女”已成流行稱謂,若能經歷生活和語言的考驗,將會進駐漢語稱謂語系統,成為社會通稱用語。
注釋:
①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J].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參考文獻:
[1]樊小玲等.“小姐”稱呼語的語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J].語言文字應用,2004(4).
[2]郝媛媛.當前女性社會稱謂缺位現象探微[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11).
[3]文秋芳.從社會語言學看漢語稱呼語的使用規則[J].南京師大學報,1987(4).
[4]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和琳,湖南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