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批閱作文,在學生的作文里看到了這樣的句子:“上個星期我給我GG發了一個伊妹兒,我說我太0001000,希望GG給我買小四的書,我是四迷。GG回信讓我好好STUDY,我好:-(,7456。”讀完這段文字,我云里霧里,急忙上網搜索,終于破譯出了這段文字:“上個星期我給我哥哥發了一封郵件,我說我太孤獨,希望哥哥給我買郭敬明的書,我是郭敬明迷。哥哥回信讓我好好學習,我好失落,氣死我了。”這段文字讓我想到了他們即將面臨的高考,我想,作為一個有多次高考閱卷經歷的語文教師,我有必要給我的學生以及其他考生提個醒:高考作文不歡迎“網民用語”。
“網民用語”不同于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一指網絡媒體上所使用的敘述性和描寫性的語言,其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形式與全民使用的現代漢語大體是一致的;二是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領域的專業用語,如“網絡、鼠標、軟件、登陸、寬帶、聊天室、防火墻”等等;三是指網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發表意見時所用的語言。這里我所說的“網民用語”主要指第三類網絡語言,即主要在聊天室和BBS上出現的只有網民之間才能溝通的一類網絡語言。高考作文之所以不歡迎這類網絡用語,是因為這類語言具有以下幾個致命缺陷。
一、不規范
高考作文非常強調語言的規范性,其語言要求符合現代漢語的語言特點、語法規則和表達習慣,反對生造詞語、文白夾雜、濫用方言俚語等,而網民用語正好犯了高考語言的這幾大忌諱。
首先,網民用語生造詞量大質劣。隨便打開一個論壇,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一些語詞:討厭、不錯、可愛、恐龍、青蛙、涼粉、蛋白質、天生麗質等。這類詞乍一看似乎都是常用詞,但是,你若是網民,就知道這些詞語與原意已大相徑庭,它們已被網民們賦予了新的含義:“討厭”是討人喜歡百看不厭的意思;“不錯”解釋為長成這樣子不是你的錯;“可愛”是可憐沒人愛的意思;“恐龍”是丑女;“青蛙”是丑男;“涼粉”是超級女生張靚穎的歌迷;“蛋白質”為笨蛋加白癡加神經質;“天生麗質”是天生沒有利用價值。這類語詞出現在作文里將使語句無法理解,比如“我們都是涼粉”,按常規,這一句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但是,這句的意思卻是“我們都是超級女聲張靚穎的歌迷”,所以該句未用任何修辭手法。這類語句倘若由一位經常上網的年輕老師去批閱,也許還能理解;但若由一個很少上論壇的老教師批閱,就只能判為無法理解的句子了。
其次,網民用語“文白夾雜”嚴重。我這里所說的文白夾雜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夾雜,而是中英文夾雜,漢字與阿拉伯數字夾雜,漢字與符號夾雜等。新浪網2000年8月29日一篇文章中有一段很典型的網民語言,摘錄如下:
7456(氣死我了)!大蝦(網絡高手)、菜鳥(初學上網技術不熟練的人)一塊兒到偶(我)的烘焙雞(home page,主頁)上亂灌水(發表沒有意義的文章),這些水桶(經常灌水的人)真是BT(變態)!BS(鄙視) u(you,你們)!哥們兒用不著PMP(拍馬屁),到底誰是好漢,光棍節(11月11日)過招。94(就是)醬紫(這樣子),待會兒再打鐵(發帖)。:p(吐舌頭的鬼臉)呵呵!
其實,這類語言在學生平時的習作中時時出現,倘在高考作文中出現,閱卷老師必定如讀天書,那又怎么可能判一個很高的分數呢?
第三,網民用語方言俚語普遍。互聯世界是一個地球村,網民來自世界各地,即使同為中國人,也是來自五湖四海,所以,網民們在網絡交談中為了拉近距離,融洽氣氛,常常用方言交流。最常見的是“醬紫”“釀紫”這兩個詞,它們是“這樣子”“那樣子”的港臺讀法,還有用“哞”表示“沒有”,“表”代表“不要”,再比如下面幾句在QQ上出現頻率較高的方言:
——你說的絲灑子嘛!(四川話,是什么)
——我蠻稀罕她的,大家不要這么說人家啊!(河南話,很喜歡)
——賊垃圾(東北話,很)
——偶覺得還可以。(港臺話,我)
——阿拉不信那個邪。(上海話,我)
——沒事瞎咋呼!(河南話,大聲說話)
高考作文提倡用規范化的語言表達思想,不主張方言俚語的泛濫,所以,在高考作文中我們要力避方言俚語類的網絡語言。
二、不連貫
高考作文要求語言通順連貫,即句子的組合遵循一定的語法和邏輯規律,保持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通暢,避免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句式雜糅等語病。但是,網絡語言在這方面并沒有嚴格的要求,網民只求彼此明白對方的話,所以網絡語言中病句別字遍地開花。網絡語病主要有以下幾種癥狀:
1.語詞形態變異。由于網民大多有一種童心情結,他們對兒童的語言青睞有加,所以,網絡上就出現了大量的模仿兒童發音的疊音詞。例如“漂亮”說成“漂漂”、“東西”為“東東”、“害怕 ”為“怕怕”、“照片”為“片片”,還有“一般般”、“一下下”、“一會會” 等等,這些都不是規范的語詞。
2.語序任意倒裝。網絡語言中的句子,由于受到英語語序的干擾,或是為了標新立異,或是其它因素,出現了許多與規范的現代漢語不一致的語序,如下面這些倒裝句:
——郁悶呀,我現在。
——什么什么呀你。
——漂在海外。
——飯吃了你嗎?
——走先!
——強帖啊,簽個名先!
——難過死了都。
——這么一會兒就傳完了都。
——不要忘了伊妹兒我。
這些句子,有的顯然是受到了英語語序的干擾,如“不要忘了伊妹兒我”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英文句子“Do not forget to e-mail me ”的英語語序。高考作文既然要求用規范的漢語寫作,其句式就要合乎漢語的語法規則。
3.句式古怪奇特。現在網絡上流行一種“……的說”的奇特句式,這里的“的說”相當于句末語氣助詞“呢”“了”“啊”“呀”等,網民為了圖方便,將各類句末語氣詞統一以“的說”表達出來,如:
——今天晚上誰去跳舞的說?
——我還真有點兒離不得的說。
——我的BF(男朋友)要來的說。
4.語詞胡亂省略。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那個MM(美女)讓我留下手機號碼,偶(我)覺得伊(她)也太吧,偶(我)懷疑伊(她)是個G(妓女) 。
這里“太”后面留下了一個空格,聊天者可能一時不知道用什么詞語表達,或者想以此代替一個難以說出的粗俗的詞,但是,倘若類似的空格出現在高考作文中,只能以錯別字論處。
三、不得體
今天的網民良莠不齊,其中不乏高素質的網民,但大多數網民文化素養都有些欠缺,而且,他們上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放松,所以他們所用的語言一般都很隨便很通俗,由此決定了網絡語言的檔次偏低;另外還有些人,是為了發泄在現實中的不滿或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肆無忌憚。網上一篇題為《網絡語言的“狗化”現象》的文章稱:“有人曾通過雅虎的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發現含有‘婊子’字眼的中文網站有809個,‘狗屁’有1359個,而被魯迅先生當年譏諷為國罵的‘他媽的’(TMD)則高達3305個之多。出口成“臟”,“國罵”在一些網頁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種現象可以說是網絡優勢的陰影。
下面是網絡上一篇新概念作文的開頭:
當我真正扎根于5iyt.時,我發現我丫的就是一典型文盲。那些一拖一串的外國名字,別說沒聽過,就算是埋進黃土他們也不可能認識我。還有什么五小將、十大家的……這都是誰和誰呀~我TMD的憤怒了。我撅腚發糞涂墻趕超革命隊伍。
這段文字里“丫”“TMD”都是語言垃圾,“撅腚發糞涂墻”(決定發奮圖強)是為了求新奇故意造的惡俗別字。在網絡中,類似的語言還有TNND(他奶奶的)、938192(就想抱你做愛)等。高考是嚴肅的選拔比賽,考試的目的是為國家選拔高素質的人才。這類充斥國罵的文章倘若判了高分,就是鼓勵了低級趣味,推動了惡俗的蔓延。所以,對于這類惡俗的文字,我們殺分時決不手軟。
幾年前,李行健先生在《文匯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語言發展不能靠流行語推動》的文章,李先生說:“語言在自身發展中有很強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這話固然很有道理,但是,對語言的凈化不能單靠語言自身去“清洗”“排污”,我們也要加一點人為的力量。我們也許無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人們可以說什么,不可以說什么,但是,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契機向人們昭示我們提倡什么,反對什么,這樣,我們的語言才能順利地發揮它的自我‘清洗’‘排污’能力,而高考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我們要借助高考作文這個平臺,輔助完成清除語言垃圾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影響》,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cn.com.
[2] 于根元.中國網絡語言詞典[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鮑宗豪.網絡文化概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薛自軍,江蘇省南通高級中學;繆曉燕,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