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雜志發行量來源中,訂閱占85%以上,對美國雜志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訂閱方式而言,主要有郵寄直銷、電話推銷、公共場所訂閱、內插廣告促銷、網絡發行等多種方式。2006年,這一訂閱渠道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網絡新技術將對此產生怎樣的沖擊呢?美國《發行管理》雜志近期刊登專文對此作出了預測。
一、報攤發行系統保持穩定
2006年雜志報攤零售任務艱巨。赫斯特雜志集團分析和計劃高級副總裁林德塞·瓦爾克說,雜志業面臨的挑戰是報攤銷售及其收益率“史無前例”的衰退。因此,他主張,雜志業應更進一步減少零售成本。
零售方面的壞消息更多。一家名為WAWA的便利連鎖店正在逐漸減少雜志銷售業務,最先著手的就是縮減“成熟雜志”或“成人雜志”的種數。而其他小型零售商可能會效仿該店的做法。還有報道稱,連鎖巨頭沃爾瑪也將減少擺放在收銀臺前的雜志數量和書架的尺寸。業內人士稱,2006年雜志業將會要求大型零售連鎖店為批發商提供基于掃描的貿易(SBT)。但該舉動不會給出版商帶來直接影響,而零售商會因此受到壓制。
二、直郵環境仍充滿競爭
幾十年來,直郵(Direct mail,也稱郵購直銷)一直是主要的雜志發行方式,2006年仍是消費者雜志銷量的首要來源,并將繼續發展,但是也仍將面臨挑戰。
梅里迪斯出版公司消費市場總監大衛·鮑爾認為,由于廣告方面的激烈競爭,直郵的冊數將繼續增加,價格將繼續減少。由于冊數增加,保持原來的反饋率困難極大。隨著雜志對直郵的投入增多,直郵雜志的種數攀升,其空間將開始變得更加有活力。但同時,大多公司不愿意為創新性突破作必要投資的情況很可能在2006年繼續。大部分公司仍將直郵視為開銷中心而非利潤中心。鮑爾同時為數據庫開發的不足感到惋惜。他指出:“數據庫營銷要求投資和回收的長期規劃,鮮有公司具備這種耐心或經濟‘胃口’。”
2006年,應是重視改進退貨模式和價格分配機制,并重新努力制作更有效的新名錄的一年。
三、電話推銷對商業類雜志影響極大
電話推銷方式仍將是商業類雜志銷售的首要渠道,根據美國商業媒體協會(ABM)對BPA(國際商業媒體認證公司)和ABC(美國發行稽核局)發布數據的整理結果,該方式2004年提供了32.6%的訂數。
在消費類雜志方面,卡貝爾指出,“請勿電話騷擾”立法仍將影響發行商對電話推銷的重視程度。他告訴《發行管理》說:“我不得不相信,消費者雜志新銷售方式的來源將會受到消極影響,僅僅是因為各個政府的規范行為。目前的比例為8%,并將保持數年,我認為該比例會下降。”
四、網絡新業務保持穩定
卡貝爾報道說,網絡作為一種新的消費者雜志業務,已經在近兩年內獲得發展,但是在他看來,網絡銷售份額穩定在9%左右。
里德商業信息集團副總裁伊瑞克·魯特預測商業類雜志的網絡發行發展緩慢。他說,“人們正在盡可能多地開發網絡業務將繼續發展,但并不會很快,因為該業務已經成熟了。”
瓦爾克說:“網絡是另一種我們必須競爭的媒介。它成為人們生活的動力,當然能減少人們進行其他休閑活動(包括雜志)的時間。盡管如此,我們在銷售訂閱以及通過網絡拓展品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期待該領域在2006年保持強有力的發展。”
五、數字版獲得更快發展和創新
2006年,更多雜志將創辦數字版,更多數字版將作為試驗或改進的新方式。寬帶技術的利用逐漸增多,也預示著數字版雜志的良好前景。2005年美國的實際網民總數已達63.8%。
一年多以前,大部分商業雜志和技術雜志都出版數字版。2005年被一些人認為是數字版雜志的轉折點。由于消費者訂閱的雜志不止一種,網站上也更為擁堵。對比2005年和2004年的各個季度,可以發現,銷售額都增長了150%。
在2005年6月底結束的新一輪審計結果表明,148種雜志有數字版,而2004年同期為95種。2005年Nielsen/NetRating公司的報攤調查顯示,數字版雜志廣告帶來的網站點擊率和訂閱率在增加。讀者關注數字版和印刷版雜志的比例持平。2005年發行商們接受了數字版,2006年的情況會更好。
六、內插促銷卡片業務繼續衰退
卡貝爾指出,雜志內插促銷卡片是消費類雜志的第二大業務來源。他說,這個渠道仍然很大,但是正在衰退。他認為,網絡對此產生了極大(下轉第36頁)(上接第35頁)的負面影響。卡貝爾研究報告顯示,2002年插入卡占新業務銷售的21%,2005年,該項比例只占13%。
七、公共場所發行成為主要渠道
由于ABC的新規則在2006年生效,消費者雜志出版商將轉移部分付費發行量為經核實的免費發行量。有人估計這一比例為10%~15%。
卡貝爾質問,雜志如何應對新的公共場所發行審計規則?經核實的發行量是否可以計入發行基數,廣告商的關注程度如何?
瓦爾克期待眾多出版商使用經核實的發行基數,但是不同雜志的情況有所不同。他說:“我認為審核機制的引進不會影響公共場所發行量。這是有效發行量。它較好地利用了人口統計學原理,讀者積極參與其中,與家庭內部發行相比,平均增加了3~4倍的讀者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