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泄露隱私售書網站缺“衛士”
據《法制晚報》報道: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對外公布了《中國圖書行業電子商務企業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大多數售書網站并不向用戶提供隱私公告。
據此次調查的主持者北京師范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李江予博士介紹說,在他們調查的國內售書網站中,只有卓越網和貝塔斯曼網站對用戶向其傳輸的賬單和訂單信息進行加密,其他網站沒有使用任何加密傳輸策略和措施。
李江予提醒廣大消費者,當進行在線購書時,最好選擇那些能夠提供隱私公告并且使用了傳輸加密的網站,否則,很有可能會出現銀行卡密碼被盜或者被短信騷擾的情況。
“盜版書攤”為何猖獗?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日,不斷有群眾反映,在一些超市的出租柜臺和大城市的車站旁,一些“特價書攤”明目張膽地批發、零售盜版圖書,還對成套購買者送貨上門,販賣活動猖獗。
販賣盜版書籍的人,為何看中了超市、火車站?一是這些地方人氣旺、客流量大,容易做生意;二是到此買書者,大多為過客,買了盜版書后,常常自認倒霉,不愿意花費時間、金錢“找后賬”;三是一些提供售書場地的超市、車站,眼睛只盯著租金,不管是否盜版;四是市場監管部門對超市、車站等地的攤點疏于管理,販賣盜版書籍者有可乘之機。
不能讓網上惡搞者
得意逍遙!
據《人民網》報道:“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筆者注意到,對網站的不健康內容,對網吧的不良行為,有關部門都采取了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是對網民身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對一些網上惡搞者,卻缺乏有效的制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年少成名的作家韓寒大逞網絡臟口,“粉絲”們圍攻他所攻擊的對象,引起軒然大波,并波及平面和廣電媒體,社會反響強烈。可這韓博客還當上了什么博客大賽的評委。像這樣讓網上惡搞者得意逍遙,實質上等于變相鼓勵網絡惡搞。如果網絡惡搞觸犯了刑律,若當事人不出面,是不是也可以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有社會責任感的律師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或鼓勵受侵害的當事人,或律師出面,提起公益訴訟。期待著有人站出來,把那些觸犯刑律的網絡惡搞者訴諸法律,不能讓他們得意逍遙。
高校教材回扣究竟肥了誰
據《文匯讀書周報》報道:要為高校教材回扣“減肥”,一位河北的讀者靳松認為,應該完善相關制度。教育部應當加強對高校教材采購工作的管理,完善已經出臺的相關規定。雖然教育部早就發布了關于嚴禁直屬高校在經濟往來中違規收受回扣的文件,但由于該文件規范的對象只是教育部直屬高校,這就容易使得省屬高校的教材采購行為缺乏位階較高的規范性文件來加以規范,從而導致目前教材采購腐敗的高發地帶往往是省屬高校。此外,要改革高校教材采購管理方式,實行“陽光操作”。學校每年對當年教材教輔價格進行公示,接受學生、家長監督,甚至教育、新聞出版部門每年舉行聽證會,來確定教材教輔價格。惟有如此,高校教材回扣才能有望“減肥”。
計算機教材:寫給自己,還是寫給讀者
據《計算機教育》:我國上千所大中專院校,除了少數極為專業的院校,絕大部分都開設了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在讀的學生估計可能達到數十萬人。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了計算機教材的繁榮,各大出版社或引進或組織教師編寫,各種計算機教材陸續走進了課堂。
然而,這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真的也是“局勢一片大好嗎”?讀者金旭亮通過國內國外同類教材對比,提出疑問:為什么國內作者在寫作時不能多舉些例子,不能多一些通俗的解釋?為什么國內作者如此惜墨如金,能不能在書中多寫幾段話,點明這些理論的實踐意義?為什么國內的作者不能在教材中對最重要的知識點給出“畫龍點睛”式的強調,以幫助讀者去把握這一領域的脈絡?金旭亮最后呼吁,出版者和編書者應從學生角度而不是教師角度編教材,要讓學生“便于學”,而不是教師“便于教”(當然最好兩者兼顧,不能兼顧則學生優先)。
電子雜志,該好好伺候誰?
據《和訊博客》:目前,電子雜志最大的問題就在讀者感受上,可能我們都把時間用在如何為廣告商打造好的廣告形式上了,壓根沒考慮讀者看著爽不爽??墒?,你廣告再好,我看著不爽,壓根不看你的雜志,你還有啥辦法?在互聯網領域里,你的產品好,不需要太多宣傳,口口相傳就夠你火的了,大的如google、myspace,小的如胡戈。但電子雜志的讀者滿意度太差了。一個霸占桌面的播放器先不說了,單就閱讀體驗,現在似乎也差了點。有幾個讀者會正襟危坐地把一本雜志從頭看到尾?據《男人裝》作的調查,大部分讀者看他們的雜志是在床上和馬桶上。隨便翻翻嘛。就這一點,電子雜志就有點添堵,更何況你的內容還是東拼西湊。我想,一廂情愿地限制讀者,渴望讀者被你綁在上面的做法早就過時了。所以啊,有時間還是多想想怎么為讀者提供更完美的閱讀體驗吧。有一天,閱讀電子雜志像看紙質雜志一樣輕松爽快的時候,電子雜志不用你宣傳,自然會有一堆人搶著看,那時候,不怕廣告商不愿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