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我國的電子圖書已經逐漸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電子辭書也日益受到關注和推崇。就目前情況看,雖然很多出版社相繼成立了音像出版部,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總的來說發展沒有預想的那么快。大致情況是,一般辭書做得多,品牌辭書做得少;在品牌辭書中,大型辭書有一些,而中小型辭書幾乎沒有。
為什么中小型辭書不做電子版,就深層次原因來說,實際上是電子辭書著作權至今尚不能得到很好保護的問題。大型辭書具有學術性、收藏性的特點,部頭大、定價高,發行量有限。做成電子版以后,由于價格相對較低、使用方便,非但對原有的印刷版不會造成沖擊,反而能培育出新的讀者群體,有利于擴大發行量,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以《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為例,作為中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它包含了66個學科的8萬個條目,全書共1.264億漢字,有5萬余幅插圖。印刷版定價19800元,開發的光盤版有24張光盤,2980元一套,面世不久很快出現盜版,只賣幾百元一套。出版社提高了技術制作水平,制成了壓縮版2.0的4張光盤,只賣50元一套,還可以打折,盜版空間小了。這就是大型辭書可以做的優勢所在。
規模越大,電子版的優勢就越明顯,而中小型辭書則不然。這類辭書印刷版的發行量很大,不僅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也產生了不可小視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打擊盜版的任務也就很重。這時如果再推行電子版,勢必會分流一部分原先使用印刷版的讀者,也可能出現盜版更為猖獗的局面。因為電子版盜版相對于印刷版盜版(需經錄入和校對,有一定的直接費用),幾乎沒有什么成本可言(復制刻盤即可),而對于電子版圖書的著作權保護,目前《著作權法》涉及的條款還比較少,不夠完備。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旦中小型辭書推出電子版,辭書作者和出版社的多年心血很可能一下子就付之東流。因此,直到今天,商務印書館的小型辭書《新華字典》(70多萬字,累計銷量4億多冊)、中型辭書《現代漢語詞典》(350萬字,累積4500萬冊)等都還沒有出光盤版。
以上談的是光盤版的問題,下面再說以網絡形式出版的電子詞典。網絡版辭書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用戶既可以在線查詢,又能下載,還能參與編輯。由于沒有了印刷版紙面印刷的束縛,網絡版辭書可以隨時修訂,增加功能,不斷地提高辭書質量,充分地滿足讀者需要,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網絡版辭書的編纂反過來又能促進印刷版辭書的發展。國外著名辭書如《牛津英語詞典》、《不列顛百科全書》等都已上網,制作成了網絡版。而我國由于網絡起步晚,技術比較落后,辭書網絡版很少。
中小型辭書遲遲不推出光盤版、網絡版,應該說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確實遇到一定困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遲遲不推出光盤版、網絡版,肯定不利于品牌辭書的長遠發展。如果品牌辭書不出光盤版、網絡版,實際上是在數字技術平臺上放棄了自己的陣地,將日漸壯大的利用計算機查檢辭書的讀者群體拒之門外。讀者群體萎縮了,它的品牌效應也就退色了,甚至會被新的品牌辭書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