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縱智達最近一項糖果市場調研結果顯示:近20年,糖果食品在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過去硬糖、奶糖一統天下發展成多個細分市場,市場的分裂呈現“團狀異質化市場格局”:新興糖果唱主角,以巧克力、功能糖的發展最為迅速,傳統糖果雖然銷售量仍然占據主導,但銷售額比例卻呈現下降趨勢;市場細分化,特色經營成為各企業的共識;行業“黑馬”以獨特賣點蠶食市場,侵蝕了通用型企業的份額。
在這樣的市場形態下,傳統糖果的消費屬性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過去的日常隨機消費品變成了“情境”消費品,從快速消費品變成了慢速消費品。糖果消費的特點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核心購買人群集中化、銷售渠道復雜化、銷售旺季高度集中化、消費動機分散化。
一、核心購買人群集中化
聯縱智達將糖果消費主體劃分為常規消費人群與針對性消費人群兩大類。常規性消費人群:包括兒童、學生;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針對性消費人群有新婚夫婦、家庭主婦品牌和保健需求人群三類。
兒童、學生消費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由于容量巨大,是糖果消費的重要補充。針對性的消費人群,特別是新婚和家庭主婦是主流的消費支撐點。以休閑及沖動購買為主的消費人群中青年消費人群雖然不是銷售與利潤的主流,但確是品牌塑造和建立的主要切人口。
二、消費動機分散化
相比以前,現在消費者購買糖果的用途更加多種多樣,但是從各自消費的份額來看,主要購買用途集中在“年節消費、婚慶消費、休閑消費、其他喜慶消費”四類。
三、銷售旺季高度集中化
糖果消費淡旺季日趨明顯,而且旺季大幅度上漲然后急速下跌的趨勢顯示了糖果消費的旺季周期越來越短。各大品牌紛紛將資源集中于旺季,使得企業突破銷售障礙的難度急速上升。年節的井噴式消費構成消費的“主力軍”:五一前一個月、國慶前一個月,尤其是春節的前后2~3個月是消費的集中時段(占年度銷售額50—60%)。
四、銷售渠道復雜化
與早期單一的銷售渠道相反,現在的商家把更多心思用在開拓渠道上:賣場、超市是日常消費、零散采購的主要通路;便利店是小規格休閑包裝、針對兒童的系列產品的主要銷售地;路邊小店是小規格包裝的銷售補充(其中校點店鋪是銷售及品牌塑造的重要渠道);糖果店一般是經濟不發達地區或三四級市場內消費糖果的渠道,但不是銷售主力;批發市場是喜慶糖、散糖的主要銷售點,具有相當大的消費潛力,是家庭型消費的理想選擇場院其他諸如喜糖專賣店、婚嫁喜鋪(與婚紗影樓提供配套服務)等正成為經濟發達地區迅速崛起的新型渠道,推廣方式也與傳統糖果營銷手法差異很大,對于地方喜糖銷售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