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在2005年受到全球關注,已被翻譯成25種以上的語文,在韓國還被政府和大企業列為必讀參考書。新科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的核心幕僚群,經由友人介紹也在研讀此書,馬團隊因此領悟到“藍海策略”不僅可供企業界參考,也可用來當邁向總統之路的戰略原則。
“藍色海洋策略正向企業挑戰,促其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創造沒有人與其競爭的市場空間,把競爭變成無關緊要。這種策略致力于增加需求,并擺脫競爭,不再汲汲于瓜分不斷縮小的現有需求和衡量競爭對手?!?/p>
看“布局” 以時間來換取空間
金偉燦(W.ChanKim)與莫伯尼(ReneeMauborgne)兩人任教于歐洲管理學院(1NSEAD),他們針對三百多家全球知名企業進行策略行動(StrategicMove)分析,撰寫了《藍海策略(BlueOceanStrategy)——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一書,認為一1980年代以來,全球奉為圭臬的“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Porter)以競爭為思考主流的策略,在削價競爭下纏斗,是市場萎縮的頭號殺手,企業因此陷入“零和游戲”存亡賽局的血腥戰場“紅?!?,金偉燦與莫伯尼因此鼓勵企業改用“藍海策略”。
藍海策略強調“割喉”式的競爭只會是血流遍野,不斷壯大的企業要徹底甩開對手,強調:“改造市場疆界”、“專注于大局而非數字”、“超越現有需求”……鼓勵經營者要徹底跳脫競爭者魔咒,發揮自身的最大優勢。
這說法有“強心針”作用,馬陣營人士研讀后發現,從1998年馬英九首次參選以來,馬英九的選舉策略就一直和“藍海策略”隱隱呼應。第一次馬扁之戰,馬英九以“慢跑哲學”幾乎不太響應阿扁的炮火,也不用國民黨的樁腳戰,當時這戰法被黨中央批為“亂槍打鳥”,但馬英九成功跑進了市政府。
市長連任之路上,馬英九“冷處理”李應元,徹底拋開競爭對手。這一次的黨魁之爭,王金平方面有綿密的組織、火力猛烈的文宣、國民黨大佬力挺,馬英九用自己的方式仍獲得了國民黨員七成以上的超高支持度,甩開競爭對手的戰略再度奏功。
有過去經驗佐證,又有理論支撐,面對2008年大選,馬英九方面人士表示,若馬英九接下黨主席后,對內卷入了泛藍陣營的傳統與包袱紛爭;對外因藍綠斗爭陷入了執政黨方面的纏斗中,“就只能在腥紅的血海中求茍活了”。經過2005年7月16日后溝通與討論,馬英九方面發現了自身優勢:“蔣介石抗日是‘以空間換取時間’,馬英九則可以‘以時間換取空間’,拋開扁、宋、蘇、謝、游、呂的競爭干擾,迎向生機無限的藍色海洋?!?/p>
“時間比對手都充裕、民意蓋過黨意志”,是馬英九陣營發現的最大優勢,從現在到2008年,馬英九有兩年多的時間可以休整以暇,他只要專心下鄉走基層全國走透兩三遍,不需要讓自己陷入和執政當局的競爭中。黨魁之爭的超高基層支持度讓馬英九對內有無人可比的正統性,必要時馬英九可挾民意為后盾,透過選民意志表達,壓制掉泛藍內部的雜音。
此優勢下,雖然馬、王心結還在演續集,雖然宋楚瑜方面尚未出招,馬英九將頂多只做到“仁至義盡”,不會為了國會內所謂的“泛藍席次過不過半”,讓“橘子又綠了”、還是“誰又要出走”,造成被王、宋所牽絆,相關人士說:“藍海策略說,要專注于大局而非數字,就大局看,黨機器人事又算什么呢?國會過半5年了又有什么實績呢?選民要的根本不是這個機器怎樣威風,國會表決誰勝利、還有誰在什么位置上,他們要看的,就是2008年誰能贏!”
提“黨產” 先處理黨中央大樓
此前提下,馬英九打定主意不卷入當前紛爭,他不會把自己陷入國民黨的庶務紛擾中,據了解,馬英九將以“連規馬隨”處理黨產和黨工的問題,為宣示改革,馬英九將推動遷出國民黨黨中央大樓,并出售此大樓作為精簡黨工基金,且已有買主在接洽中,雖然馬陣營并未設定賣出黨中央大樓的時間點,但“很有信心賣得掉,隨著2008年的大局發展,企業界不會押寶嗎?”至于其他黨產,馬英九將擺出“都可以談”的態度,讓黨產條例成為宋楚瑜回國后國、親兩黨建立新互動關系的試金石。
要是“情、理、法”上都站不住腳,或是民進黨方面刻意扭曲執意強索,還是親民黨方面藉此和綠營眉來眼去,馬英九方面有“最差就是全被民進黨整碗捧去”心理準備,但馬英九一定會根據“程序正義”以“合情合理合法”力爭,還可逆勢操作為“受難者”形象,“未必全是負數”。黨工方面,已有中常會決議方案,馬英九照著走就是,黨工若仍有新增且不合原方案之要求,“廣大的基層黨員”將是馬英九方面預備的反制后盾,必要時將會發起動員。
談“現金” 仍有十幾億元周轉
馬英九不想陷入黨產和黨工紛擾是自信,除非國民黨繼續迷信過去的樁腳政治,否則根本不需陷入這個戰場。接任黨主席后,在詹春柏領軍的接收小組進行黨務了解后,據稱,馬陣營更有信心,因國民黨的日常運作費還有十幾億元可處理的資產與資金及“預留的選舉‘動員’預算”可周轉與運用,這筆錢應足以應付日常運作,至于縣市長選舉,“只要不是為了要準備買票經費”,馬英九并不認為錢將是大問題。
跑“基層” 2006年再啟動
馬英九對黨務的“穩健運作”有了信心,他將要花心力去“超越現有需求”、“改造市場疆界”。此思考下,人事布局也單純了。曾有一大批人積極爭取“騎馬進京城”入主黨中央“改革”,也為2008年提前卡位,但從32歲就投身公務體系的馬英九認為:“黨工和文官一樣,都是要靠長期培養而成的”,這次黨魁之爭的過程,馬英九體會到自己對黨組織脈絡真的很陌生,“哪一個人真的能夠馬上就取代現有黨組織、了解黨結構呢?”全面換上自己人這么重要的話,“馬英九不是早就該輸了嗎?”一反問,鼓吹“全面接收黨機器”的聲音靜默了。
“大搬風只是增加內斗,對開拓疆界完全沒有幫助。”馬英九和基層互動還進一步體會到:“基層根本不在乎人事的權斗”,黨人事布局既然不是優先事務,就以“尊連(戰)以避王(金平)”、“穩定緩接班”為基調,留用連戰的人馬安撫連系、王系方面,既然未大張旗鼓改朝換代,宣稱“尊連”的王系也找不到反彈的發難點,藉此回避掉“馬、王”心結,等到2006年春節后,配合縣市長選舉后的人事布局,再重新思考。據稱,基調仍以“穩健緩變”為主,將不會一股腦換上一整批“新貴”,造成黨內相互斗爭之“紅海”。
被“修理” 受難者形象會加分
至于馬市長和馬主席的身分沖突,因國民黨的中常會與行政院會時間重疊將有困擾,馬團隊曾私下討論是否要將國民黨中常會調時間,免得形成“馬市長”在行政院開會后,以“馬主席”身分決策國民黨事務的“主從、上下關系的尷尬,或是‘馬主席’被行政院‘修理’畫面”,但討論后認為選民不是太在意這種身分細節,且要是馬市長在行政院會“常被欺負,未嘗對馬主席的‘受難’形象不是‘加分’效果”,對這個身分問題,馬英九將采靜觀其變的態度。
“時間換空間”的思考也被用在泛藍整合的問題上。等到2006年年中,現任的立委任期已經過半,面臨著2007年的“減半且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選舉。掌握著提名權的馬英九,有七成以上黨員支持的民意下有“西瓜效應”可憑借,也不必要力推“國親整合”,反陷入了和宋楚瑜競爭的“紅?!?,馬陣營認為,時間會解決泛藍整合問題。
拼“選舉” 建立公平協調機制
但很快的北、高兩市長選舉以及隨后的立委選舉仍有國、親整合的問題,據了解,馬英九方面將會一改過去泛藍陣營傳統的“黨主席協調”慣例,公布“公平機制”,由泛藍選民透過民主參與進行初選產生候選人。馬英九有一個用意,就是他要以此為標桿,展現出雖然過去這些候選人有過黨內大佬的“密室協商”的承諾與造成紛擾,但馬英九將挾他的高民意樹立新權威,“政治人物的‘人情’不是主導力量,選民的‘人情’才是最后決定權”,馬英九相信,只要他能拿出來一套“社會可公評”的機制,就可以不去理會過去派系的人情糾纏,還因此只被舊勢力所羈絆住。
整體而言,雖然馬英九高舉著“改革”大旗,但在“藍海策略”的指導下,馬英九并不會把自己卷入國民黨內傳統的紛擾,也不會受到執政黨的“鎖定”身陷血腥紅海中,他仍將如同他最喜愛的慢跑一樣,一步一步地跑向目的,不會有太明顯的大幅度調整步伐。
須“關切” 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不過,根據金偉燦和莫伯尼的《藍海策略》一書指出,開創自己的藍海商機,還要經常用四個問題自我檢驗:
一、在自己的行業要成功考慮的因素中,有哪些已不適用而應消除(Eliminate)。
二、有哪些因素應該減少(Reduce)到遠低于行業中的標準規定。
三、有哪些因素應該提升(Raise)到遠高于行業中的標準規定。
四、有哪些因素應該在行業中被創造(Created)出來。
《藍海策略》一書中所舉的企業數十個成功案例中,更揭示了后兩項因素,往往才更是決定企業能否基業長青的真正關鍵核心。
目前馬陣營采取了回避競爭免陷“紅?!钡牟渴?,但第三、四項因素仍未被具體的呈現出來:邁向2008年,馬英九將要創造哪些新政治因素呢?目前也多是“空白紙”一張,一個可能的領導人,總不能都是“不做”些什么,他“會做”什么呢?選民同樣也是很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