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馬團隊”
率領國民黨在“三合一”選舉大勝之后,馬英九確定提前站上了2008年臺灣“總統(tǒng)”大選擂臺;而最近才剛幫馬英九打垮綠色大軍的神秘部隊,也必然是馬英九兩年后進攻臺灣“總統(tǒng)府”的主力戰(zhàn)將,他們不但在國民黨內的地位與影響力迅速攀升,民進黨也正深入研究破解他們的戰(zhàn)法,防止2008年再次敗在這支神秘部隊的手下。
據(jù)報道,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已經(jīng)組成一個馬團隊,但這個團隊的成員有的是學者出身,有的是技術官僚,欠缺政治謀略與大型選舉經(jīng)驗,對基層生態(tài)以及臺北市之外的政治形勢十分陌生,單憑臺北市府的馬團隊根本不足以打這場“三合一”的基層選戰(zhàn),當然更不必說未來的全臺性“總統(tǒng)”大選。
但是在競選黨主席過程中,馬英九與早年曾在臺灣大小選舉中為國民黨操盤,但同時也爭議不斷的關中建立起密切合作關系,并在當選黨魁后,將原在國實院冷衙門的關中高升為國民黨副主席,關中頓時成為馬英九最為倚重的選戰(zhàn)殺手,并且在這次“三合一”選舉中打得綠軍幾乎全線崩潰。有了這次戰(zhàn)功,關中再在2008年為馬英九操盤競選臺灣“總統(tǒng)”的地位已經(jīng)難以動搖,馬團隊的定義與內部生態(tài)也會隨之改變。
“關老爺”重出江湖
雖然從選前到選后,關中都非常低調,甚至刻意不愿外界注意到他在這次“三合一”選舉里的角色,但政壇上崇拜他與討厭他的人都知道,“關老爺”重出江湖了。
馬英九任國民黨主席之后唯一新提的副主席是國發(fā)院院長關中。許多年輕的媒體記者不認識關中,問他為何以“新面孔”出線?關中只好解釋自已“一點也不新”,他在中評會主席團排名第十三,甚至可說是相當“資深”了。然則,關中重出江湖,“大炮”本色不改,這回卻是為了護衛(wèi)馬英九。
關中自1977年年擔任國民黨青工會主任迄今,歷任組工會主任、省黨部主委,當過廿年專職黨工。公職經(jīng)歷則有青輔會主委、立委,并在2000年政權輪替時毅然辭去任期未滿的考試院副院長。關中算是馬英九的父執(zhí)輩。關中在1981年擔任臺北市黨部主委時,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是他的副主委。
關中在國民黨最顯赫的戰(zhàn)功是當年臺北市立委選舉國民黨七席全上;不過,在宋楚瑜臨門一腳力助李登輝接任黨主席后,關中不敵當紅的宋楚瑜,又在流派之爭中靠向非主流,使得他與黨中央疏遠很長一段時間。李登輝后期,連宋之爭,關中站在連的一方,算是重回中央,但一直未直接站在臺面上。政黨輪替后,出任國發(fā)院院長,也多在幕后協(xié)助。這回重出江湖,關系老將亦多回鍋,為馬英九掌握黨機器“壓陣”。
關中和馬英九雖然沒有直接的從屬關系,但淵源不淺。馬團隊立委吳育升和市府團隊的民政局長吳秀光,都是所謂的“關家軍”。尤其吳育升是關中在廿年前任國民黨省黨部主委時培養(yǎng)的文宣種子部隊,等于是關系核心人馬。關中并不諱言他和馬英九“彼此了解,有相當默契”。
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后力推的“黨代表直選中常委”黨章修正案,被認為有關中的影子。關中表示,黨代表直選中常委,可活化黨機器;“每個黨代表都有任務,有事可做,中央委員以后就要多和黨代表聯(lián)系;黨代表覺得可以發(fā)揮作用,就會多和黨員連系。”
有人質疑馬英九此舉也是“民粹”,關中的反應很直接:“都什么時代了?有制度就不叫民粹,叫做民主深化。”
馬英九宣誓就任黨主席時自稱扛下重擔,各界眼光都著重在馬英九的挑戰(zhàn),關中卻說:“馬英九的人格這么完整,會有什么挑戰(zhàn)?只怕別人不敢接受他的挑戰(zhàn)。”
這一次三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關中的作用不容小視。
權威人士透露,關中是國民黨內第一個強烈主張必須動員一切力量奪回臺北縣的人物。后來事實也證明,贏回已經(jīng)淪陷16年的臺北縣,無論是振奮人心或著眼于2008年總統(tǒng)大選,都有指標意義,“臺北縣長選輸了,總統(tǒng)大選就沒戲唱;搶下臺北縣,就等于穩(wěn)住半壁江山。”
周錫瑋初期選情并不樂觀,關中立刻建議調整臺北縣黨部人事,開國民黨先例,把遠在高雄市黨部擔任主委的黃昭元火速北調,兼任臺北縣黨部主委救火,借重黃昭元以往在臺北縣的厚實人脈,幫周錫瑋逐漸站穩(wěn)腳步,掌握選戰(zhàn)節(jié)奏,并把縣長選戰(zhàn)定位在政黨對決,讓基層人緣不夠的周錫瑋,可以藉馬英九的聲勢與羅文嘉一搏。
關中搞選舉向來以驍勇善戰(zhàn)著稱,以前在國民黨也有“關系人馬”,其中包括現(xiàn)任的國民黨秘書長詹春柏,以及近年來已成馬團隊主力的立委吳育升等人;再加上當初培養(yǎng)的一批文宣干部,如今都又集結起來,成了馬英九競選“總統(tǒng)”的拳頭部隊。
但也因為關中曾被很多人認為,他打選戰(zhàn)的作風是為求勝利不擇手段,同時他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有一段極深的恩怨情仇,種種因素都使得關中不宜站到臺面上,選擇扮演沉默、神秘的影武者。
關中不但親自挑選黃昭元在臺北縣操盤,從10月中開始扭轉了周錫瑋的劣勢,與臺灣中南部地方派系淵源很深的關中,也南下和幾個重要縣市的派系領導人搏感情,替馬英九跨越濁水溪開路。
濁水溪以南是馬英九最大的弱區(qū),以眾所矚目的民主圣地嘉義市為例,就是早已在臺面下將地方派系整合完成,除了黃敏惠黃派家族勢力外,連老縣長李雅景都出馬為黃敏惠拉抬;而張博雅家族與黃家也有深厚淵源。但黨內高層認為,張博雅是臨門一腳,在投票一個多月前,關中就向馬英九報告,“嘉義市有極大當選機會。”
關中在云林也用力很深,可是入獄的原任縣長張榮味不敢得罪扁政府,在這次選戰(zhàn)保持中立,關中盡管極力整合地方派系,仍是功虧一簀,國民黨執(zhí)政50年的云林縣遭綠化,成為國民黨在這場選戰(zhàn)中的最大遺憾。
毫無疑問,馬團隊在關中加入后,選舉戰(zhàn)力倍增,明年底的北高市長選舉、后年的立委選戰(zhàn),以及2008年總統(tǒng)大選,關中都將是馬英九的頭號戰(zhàn)將。唯一令政壇人士關切的是,關中的選舉風格是否會隨著馬英九的清新形象有所調整。
劉兆玄的必殺絕招
馬英九這回能夠率領國民黨打勝仗,還有一個關鍵就是采納劉兆玄在一通電話中所建議“國民黨席次不過半,就辭黨主席”的必殺絕招。
劉兆玄的這個建議,絕對是國民黨在基隆等幾個選情膠著縣市最后勝出的關鍵;但是從馬英九愿意接受如此大膽,甚至被有些人認為是接近自殺的建議,就不難看出劉兆玄在馬英九心目中的分量。
時空背景拉到12月1日選前兩天,馬英九不顧黨內干部一片反彈聲浪,硬是要提出“不過半辭職說”。他先選擇在晚間為候選人站臺演講時喊出,緊接著,又加碼在選前最后一次電視專訪中再次呼吁,就是希望在最后關鍵時刻加重碼,讓幾個五五波膠著縣市能突破重圍。?
事實證明這招確實有用,因為這次國民黨選情很反常,過去都是開高走低,選情一路下滑,愈接近選舉對國民黨愈不利,這次卻是開低走高,從高捷案、光碟案、胡志強假病歷案,到最后一周走路工,到最后兩天的不過半辭職,國民黨愈打愈好、愈打愈有信心。?
馬英九的“不過半辭職說”,讓最后兩天的選情向上沖。原來這個建議,是來自前行政院副院長、現(xiàn)任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他目前沒有任何黨職,只是國民黨智庫顧問,他已一年不過問黨務,同時在縣市長選舉前,劉兆玄更沒參與選務。但就是選前一通電話,發(fā)揮了關鍵性的功能。?
11月30日,也就是選前四天,在打出臺北縣民進黨發(fā)放走路工事件后,國民黨聲勢再向上推,但是馬英九整合各地方的選情資訊,發(fā)現(xiàn)還是有幾個縣市屬于膠著情況,像宜蘭縣、澎湖縣;而臺北縣看似周錫瑋領先5萬至10萬票,但誰知道最后關頭,擅長選舉的民進黨會出什么怪招??
因此,就在馬英九苦思最后選戰(zhàn)策略時,劉兆玄的建議打開馬英九的思維;而最初的建議更麻辣,劉兆玄對馬英九說,要提出“不超過12席就辭職”,對當時選情來說,黨內不少干部認為實在太冒險,包括馬團隊吳育升、黨秘書長詹春柏等,都持反對立場,反對理由是很多人因馬英九2008年要選“總統(tǒng)”,才會在縣市長選舉時投給藍營。?
盡管周邊輔選干部不太贊同,甚至出現(xiàn)激烈爭辯,連最親近的副市長金浦聰也持反對立場,認為太冒險,但在馬英九堅持下,金浦聰認為“不過半辭職”的折衷版可行,劉兆玄提出建議后兩天,馬英九快速尋求黨內共識后,周四即提出宣示。?
趕在選前最后一天,12月2日,各縣市都紛紛打出票投國民黨候選人,“搶救馬英九主席”的口號和旗幟。這一招推出后,比起民進黨臺北縣長候選人羅文嘉最后10天的“搶救羅文嘉大兵”的效果更強、更明顯,原本反對的黨內輔選干部,也都明顯感受到情勢愈來愈穩(wěn)定。?
鄭麗文執(zhí)掌文宣戰(zhàn)
國民黨從來不是打文宣戰(zhàn)的高手,但這次因為關系人馬——威肯公關團隊——的加入而火力強化之外,文宣戰(zhàn)也打得很有章法。以臺北縣為例,當時周錫瑋的選情受到永洲案極大影響,馬英九非常不甘心,馬上派出大批人馬進駐,他欽定前副市長歐晉德,再加上子弟兵吳育升、林正修,以及名嘴級的立委孫大千、周守訓、林鴻池、陳玉梅、李鴻鈞、李永萍、賴世葆等全部加入,選前兩周,每天晚上在天成飯店密集聚會,研商轉守為攻;也針對羅文嘉在臺北市文化局長任內募款問題展開清算,總算改變了周錫瑋一路挨打的危機。?
此外,出身民進黨與社運的鄭麗文執(zhí)掌國民黨文宣后,盡管黨內不斷有不利于她的耳語,但也有高層人士很欣賞她潑辣敢言的風格,認為如果還是用老套,與民進黨對打絕對討不了便宜。黨內人士表示,鄭麗文沖撞型的個性,與敢講的新時代女性特質,確實迥異于國民黨原本那種“溫文儒雅”的調性。而在馬英九上任黨主席后,馬英九原本認為人事案如果大搬風只會增加內斗,因此傾向于穩(wěn)定沿用舊人事,原本關中曾建議馬英九用吳育升當發(fā)言人,但吳育升自己覺得不妥,認為不需要給人“騎馬入京城”的負面印象,馬英九于是決定調升鄭麗文由副主委變成主委,這是馬英九入主黨中央后唯一的人事調整案。
未來“總統(tǒng)”大選,勢必是一場鋪天蓋地的文宣戰(zhàn),關中人馬與鄭麗文都將在火線上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