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兵
小康是我國古代儒家所提倡的較“大同”世家低級的一種社會?《禮記?禮運》中認為:“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是謂小康”?這種社會雖政教修明,但需禮來約束,不及大同世界,故稱小康?一般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之治?
大同是儒家宣揚的理想社會?《禮記?禮運》中認為,在沒有私有財產(chǎn)和私有觀念的原始公有制社會,天下為公,君位不為一家所用,老幼病殘,皆有所養(yǎng),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便是“大同”社會?這種思想對后來進步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如洪秀全?康有為和孫中山等,都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康有為用資產(chǎn)階級進化論和空想社會主義的觀點,對“大同”重新解釋,認為在大同世界里,財產(chǎn)公有,物質(zhì)生活發(fā)展,政治上人權平等,人人相親相愛,科學?文化?教育?道德都高度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