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軍
1961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之際,一艘游戈在北冰洋北約軍事基地附近的前蘇聯K—19號核潛艇的冷卻系統發生了故障,核反應堆溫度已持續上升到800攝氏度。如果溫度超過4000攝氏度,勢必引起巨大的核爆炸。是逃離即將爆炸的核潛艇,還是冒死修復?K—19號潛艇的官兵們最終選擇了后者。冷卻裝置終于修復成功,核潛艇沒有爆炸,可是艇上的官員因此受到了無法挽救的核輻射,有幾個士兵甚至當場死亡。
這個秘密一直被蘇聯當局隱瞞了起來,直至40余年后,這次核災難事故的親歷者——K—19號核潛艇艇長尼克拉伊·扎特耶夫上校才向世人講述了K—19號核潛艇鮮為人知的內幕。
K—19號核潛艇核反應堆的冷卻裝置之所以發生故障,是因為該潛艇還沒有經過周密謹慎的安全檢查措施的時候,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它開始了處女航。原來,1960年11月美國制造的“喬治·華盛頓”號潛艇開始奔赴北冰洋服役,它是美國第一艘攜帶北極星核導彈的潛艇,能夠在蘇聯海岸潛伏幾個月而不被發現,它的武器系統能在一秒鐘之內發射出16枚核導彈。作為回應,蘇聯政府便要求試制中的K—19號核潛艇立即下水服役。
K—19號潛艇剛在北冰洋下水時,為了測試潛艇的性能和船上士兵們的耐受極限,潛艇載著士兵一次又一次潛到海底最大深度——離海平面大約有304.8米的地方。在成功地試射了一枚導彈后,他們接到了莫斯科發來的命令:K—19號立刻向西行駛,潛伏到北冰洋北約軍事基地附近海域,執行巡邏監視任務。
7月4日,K—19號在北約軍事基地附近幾英里的海域水底正常游弋,扎特耶夫接到報告,核反應堆溫度正在持續上升。核反應艙的士兵一遍又一遍地匯報著越來越高的最新溫度,情況相當糟糕。盡管他們可以棄艇而逃,甚至浮上水面向美軍請求幫助,然而,扎特耶夫艇長經過艱難的思想斗爭后作出決定:打開核反應堆倉蓋進行修理!他召集了艇上所有的士兵問道:“你們還有其他意見嗎?”一時間鴉雀無聲,士兵們幾十雙眼睛一起目光堅定地盯著扎特耶夫上校,他們完全知道那樣做的后果,然后,面對這個可怕的選擇,沒有一個人反對。
冷卻裝置剛修好,8名修理冷卻裝置的士兵就滿臉痛苦地當場死亡。其他官兵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致命的核輻射,其中14人回國后不久死去。只有包括扎特耶夫上校在內的少數幾人逃過了劫難,但一生為疾病和痛苦所困擾。
經過了這次可怕的事故,修復后的K—19號核潛艇繼續服役,然而它從此便成了蘇聯海軍的不祥之物:1969年,它在水下與美國“加圖”號潛艇發生碰撞,受損嚴重,然而它仍然堅持返回了本國港口;1972年,它在水底巡邏時艙內發生大火,當場燒死28人。K—19號成了災船,被潛艇士兵們稱為“寡婦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