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全同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在北京病逝。從各方的反應看,霍英東先生可謂極盡哀榮:在他彌留之際,包括胡錦濤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等都曾到醫院探訪;新華社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其遺體由專機運回香港,按國家領導人的規格安葬。在香港,特首曾蔭權稱霍英東是模范香港人;600多球員、球友自發到旺角球場為他默哀;平日里各執一詞的傳媒異口同聲地稱贊他的高風亮節。在一個價值觀日益紛繁復雜的年代,一個人能獲得幾乎所有人發白內心的承認和尊敬,實屬罕見。

霍英東能贏得牛前身后名,相信并非單純是為逝者諱的刻意揚善隱惡,除了他的平易近人、仗義疏財、不圖虛名等優良品德外,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原因。
霍英東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冒著英美“禁運”及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巨大風險,為新中國以及抗美援朝秘密運送了大量“禁運”物資,從此與中共結成“患難之交”(周恩來語),迄今已逾50年之久,這種紅色履歷是無人能企及的。而在香港,霍英東白手起家終成巨富的傳奇,是香港人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精神的集中體現。更重要的是,與一些“突然親中”的人不同,霍英東存堅決支持“一國兩制”和中央對港政策的同時,不忘強調和捍衛自南、多元、拼搏、效率等香港的核心價值觀,肯定香港對國家的貢獻。這也許是霍英東能夠得到大部分港人贊賞的地方。
今年6月,香港大學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有56.3%被訪市民對中央政府在香港實施的政策給予正面評價,較去年同期人幅上升了20個百分點,是該調查自1999年開展以來的歷史高點。香港回歸后,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也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人申請特區護照,不僅是申請的費用,比英國(海外)護照便宜一半,服務更好,確實是現時香港人對特區護照已有認同。但正如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所說的,港人在國民身份認同方面,已有所改善,很多香港人都接受自己是“特區”人,但在提升整體認同感上仍有廣闊空間。
這種情況的出現,緣于我們有時對香港特殊情況的忽視。可以理解,畢竟香港有和大陸100多年血緣分割的歷史記事,有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自然產乍的疑慮和疏離。大陸強調仁義、和諧、統一、太平,香港并不排斥這些價值,同時,特殊經歷也決定香港很強調不同聲音的自由表達和不同政治經濟團體的自由競爭核心價值觀。因此,盡管“民土派”往往有“為反對而反對”的傾向,但它在香港還是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也是立法會內一股重要的政冶力量。經常被“民主派”攻擊的曾鈺成先生在接受本刊訪問時也認為,“反對是一種合法的權利”。
香港回歸9年多以來,中央為保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在經濟政治上均釋放了許多善意,經濟上推行的CEPA和自由行,政治上對“民主派”從多批評到多接觸和溝通的轉變,所產生的正面效果都非常明顯。所以,盡管霍英東所發揮的作用無人可以取代,但中央政府對香港核心價值日益嫻熟的把握,無疑會對未來大陸香港之間的互動產生積極影響。
(趙靈敏)
陳瑞仁:政治立場不妨礙查“總統"
11月3日,具有“深綠”背景的陳瑞仁檢察官,一人掀起了臺灣政壇的超級地震。下午4點左右,臺北地檢署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因國務機要費案正式起訴第一夫人吳淑珍、前任總統府秘書長馬永成等4人涉嫌共同貪污,認定吳淑珍以他人付款消費的發票,連續詐領國務機要費1480多萬新臺幣,而陳水扁涉嫌貪污和偽造文書,但因為總統職位保護,要等到卸任或者被罷免才能繼續起訴。
一時間,陳成了臺灣的司法英雄。甚至有評價說這是中國司法歷史上最有勇氣的篇章,尤其是考慮到陳的政治立場的背景,考慮到陳水扁的反偵查能量,更是如此。在查案過程中,陳水扁對到“總統府”查賬的審計人員施壓,干擾他們的工作,編造各種借口阻撓他們接觸賬目,甚至還撤掉了一名不聽話的審計科長。為此,陳瑞仁親自帶人到“總統府”調閱資料,先后問了276名嫌犯與證人。所以,他相信,其證據是經得住外來庭審考驗的。他的努力確實具有標桿性的解放意義,在他之后,恐怕無人再輕率地說“凡是牽涉到‘總統府的案子,檢查官不能獨立辦案是制度的常態”。那種仰承上意,司法為政冶服務的惡性政治文化將受到沖擊。
在結果出來之前,很多人曾經對陳抱有懷疑,判斷其注定要和稀泥。陳瑞仁立刻回應,表示他的政治立場只在投票的那一刻充分表現出來,平日調查案件的時候沒有政冶立場。不管質疑和回擊的雙方的可信度如何,至少這種相對寬松的輿論監督也是陳最終能秉承專業精神辦案的一個促進性環境。整個社會環境在強化著陳瑞仁獨立辦案,只講證據,不受政治立場干擾的自我認知。這應該是陳瑞仁成為英雄后的另一種意義。
(李月)
民主櫥窗扮靚塔吉克
11月7日揭曉的塔吉克斯坦大選,毫無懸念地賦予了現任總統拉赫莫諾夫另外7年的任期,根據修改后的憲法,他甚至有可能連任到2020年。

因為選舉過程有723名國際觀察員監督,而投票率高達91%也無可挑剔,所以一貫挑刺的歐安組織觀察員說,“選舉缺乏真正的競選活動和具有可信性的替代候選人”。但問題是,這不是政府故意在選舉程序上為難反對派,而主要是因為民主黨領導人正在坐牢,而伊斯蘭復興黨著名領導人努里剛去世,兩大反對黨都來不及整合。
其實,光看政府設計的民主櫥窗,桐比過去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譬如除總統外,其他4名屬于廣義參政陣營的候選人也能上電視自由演講,并且他們上月還曾結伴“走秀”全國以增加知名度。歐安組織早前對此的評價是,雖然塔占克當局常用吊銷執照、關閉印刷廠等手段來打壓輿論,但選民投票時仍擁有一定的選擇自由。
總統的連任理由很多,寬待反對派,成功結束1997年內戰,并確保過去4年經濟平均增長10%,是其一。跳出中亞最小最窮困家的局限,總統的“遠交近攻”方略——與在本國有駐軍和大量投資的俄羅斯、對自己多有援助的中國以及和本國語言相通的伊朗交好,而專心對付貼身的烏茲別克,也被選民認為擢升了國際地位。
(謝奕秋)
陽光政策的曲終人散
11月1日,韓國總統戶武鉉提名前六方會談代表宋旻淳為外交通商部長官,并任命另3人接替此前辭職的圍防部長尹光雄、國家統一部長李鐘爽以及國家情報院長金升圭。關于后3人辭職的理由,按照李鐘爽的說法是以此“向朝鮮核試驗給韓國帶來的困擾負責”。至此,加上即將榮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盧武鉉政府的“國安五虎將”已去其四,只剩下宋旻淳還在疲憊不堪地苦苦支撐。

“國安五虎將”是盧對北政策的具體策劃者和忠實執行者,其中國家統一部長李鐘爽更堪稱是以和解溝通為口號的陽光政策的標志性人物,他的離職本身就具備意味深長的象征意義。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朝鮮間諜案固然是情報院長金升圭下臺的原因,但同時也正式宣告了盧政府陽光政策的破產。
自7月朝鮮試射導彈以來,應對乏力的盧武鉉轉而把精力放在壓制國內輿論,為自己的陽光政策辯解,甚至還斥責民政治素質低下,一副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悲憤表情。然而,他不是俞伯牙,韓國國民亦非鐘子期,唯有朝鮮倒像是斗紅眼的蠻牛。戶武鉉如此地對牛彈琴,即便陽光政策真是什么陽春白雪,也難逃曲終人散的一天。現在,潘基文走了,尹光雄走了,李鐘爽走了,金升圭也走了,下一個該輪到誰?
(趙博淵)
憲法公投難拴科索沃
10月28日,在科索沃漸行漸遠、國際社會準備出臺科索沃最終地位協議之際,塞爾維亞境內如期舉行了新憲法公投。新憲法規定:“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索沃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可見,新憲法繼承了老鐵托時代的憲法和1990年被米洛舍維奇剝奪掉科索沃省自治權的那部憲法,重申對科索沃領土擁有主權,只是新憲法把這一款規定放在被認為最重要部分的“序言”中宣示,意義非凡。而把新憲法付諸全民公決,更是意在彰顯民族決心和國家意志。
但令人沮喪的是,只有不到30%的登記選民前來投票。次日,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和總理科什圖尼察在公投結束前幾個小時相繼發表了全國講話,懇求選民們出來投票。投票率勉強撞破了50%大關,在所投票中約96%選民支持了新憲法。這一比率確認了塞爾維亞領導人所期待的成功。盡管如此,塞爾維亞長期以來過低的投票率和過冷的民眾參與度,多少反映了塞爾維亞人在經過數次波折后低落的民族精神和傷痕累累的民族意志。在這種狀態下,如果塞爾維亞官方只想通過一張寫有憲法的紙拴住張牙舞爪決意離去的科索沃,恐怕是遠遠不夠,且會適得其反。科索沃90%以上人口為阿爾巴尼亞人,而醉心于“大阿爾巴尼亞”的阿爾巴尼亞已經明確表態,稱塞爾維亞新憲法全民公投為“單邊行為,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因此不予接受。
(石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