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瑩

多人都知道:地球上,熱帶地區的物種數量是最多的,并沿著從熱帶到極地的緯線梯度逐漸減少。這是過去100年間研究人員通過多次實驗與分析得出的結論。但,在進化動力學的解釋上,這個結論長期存在著一個關于古生物學的爭論:一方認為熱帶地區是一個搖籃,因為它有著特別高的生物起源速率,另一方則提出熱帶地區是一個博物館,因為它維持著相當低的生物滅絕速率。現在,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專家戴維·捷布朗斯基及其同事的一項最新研究,使這一爭論有了明確的結果---熱帶地區既是新物種的搖籃,又是舊物種的博物館。近期的美國《科技》雜志刊登了此項研究的報告。
以往的研究大都忽略了物種多樣性沿緯線梯度移動的作用,捷布朗斯基小組第一次做出了一份全面的化石記錄分析報告,以此來論證生物起源、滅絕和遷移的模式。通過采用一種標準的分類法,他們分析了163類(包括大類和次類)起源于1100萬年前中新世的雙殼類生物化石,這是一種由兩個開合瓣組成貝殼的海生和淡水軟體動物。
然而,只對化石記錄進行分析是不夠的。捷布朗斯基小組還必須克服一個困難,那就是露出地面的巖層受到嚴重風化,這使得熱帶地區的化石記錄相對來說有所欠缺,導致所采集的雙殼類生物化石大多來自"熱帶外區域",供研究用的"熱帶外區域"化石數量上至少是熱帶地區的25倍。其后果是,即使有一種雙殼類生物起源于熱帶地區,然后才向溫和的緯度區域擴展,但化石記錄卻也會顯示出相反的信息:它起源于熱帶外區域,并向熱帶地區擴展。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捷布朗斯基小組對研究對象做出限制,只選取保存完好的世系家族。如此嚴格取樣后的研究結果是,約80%的雙殼類物種起源于熱帶地區,隨后向熱帶外區域擴展;只有一小部分雙殼類物種起源于熱帶外區域;而且,完全不存在起源于熱帶外區域的物種向熱帶地區擴展的情況。
這些結果使捷布朗斯基小組得出如下結論:熱帶地區既是物種多樣性的搖籃,也是其博物館。作為搖籃,熱帶地區是許多熱帶外區域物種的起源之地;作為博物館,熱帶地區保存了許多熱帶外區域物種最初的歷史記錄。
捷布朗斯基小組還指出,熱帶地區物種的一次大規模滅絕對熱帶外區域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提醒我們,長久以來,熱帶地區搖籃說與熱帶地區博物館說的對立,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