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瑜
有消息說,今年,陜西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9075元,較去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9%。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好消息。
陜西省近年來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但同全國一樣,消費需求連年下降,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不僅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也必將產生消極影響。
根據陜西省統(tǒng)計局提供的資料,2000年至2004年,陜西省GDP年均增長10.6%,而最終消費和居民消費分別年均增長5.9%和6.3%。GDP與居民消費總額增長速度的差距從2000年的2個百分點,2004年擴大到6.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總額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45%下降到2004年的37%。特別是城鄉(xiāng)居民及居民內部收入和消費差距繼續(xù)拉大,占總人口70%的農村人口消費占居民消費總額的比重從2000年到2004年依次僅為44、45、41、41、42。
根據統(tǒng)計部門的分析,制約陜西省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是:
—、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低
近幾年,陜西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居全國后5位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則列全國倒數3至5位: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方面是因為歷史基數低;另一方面,工薪收入占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多,而陜西省財力不足,在增資、調整和提高企業(yè)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以及增加在崗職工崗位津貼、提高補貼標準方面依賴國家政策,出臺的地方政策少。同時,陜西省傳統(tǒng)農業(yè)成分較重,農村居民收人以農業(yè)和糧食為主。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一產的收入占到80%多,二、二產業(yè)合計占不到20%:由于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低,農產品競爭力差,農村勞動力轉移緩慢等,造成農民增收困難,農村貧困面大。
二、城鄉(xiāng)差距擴大,收入分配兩極分化
2000年到2004年,陜西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6.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增長27%:全省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之比已由2000年的3.49:1擴大到4.01:1:在2004年城鎮(zhèn)居民收入中,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6.1元,比上年增加2055.8元,增長13.9%;而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9元,比上年增加223.4元,增長9.9%:高低收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4345元,高低收入之比由2003年的6.5:I擴大到6.8:1。而且,收入相對較低群體有擴大趨勢:在農村居民收入中,高低收入家庭人均純收入之比也從2001年的5.5:1擴大到近6:1。財富向富人集聚速度加快,出現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嚴重影響和制約消費水平的提高。
二、預期消費過大
雖然國家連續(xù)多年采取刺激消費的政策,如增加中、低收入戶收入,降低銀行存款利率等.但由于消費預期過大,像子女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支出明顯增多,居民普遍相應壓縮當前消費,預留消費過多,表現為居民儲蓄存款上升。從2001年至2003年,居民儲蓄存款年末余額分別增長16.1%、19.2%和19.5%,2004年有所回落.為17%。居民之所以愿意把錢儲蓄起來而不是進行消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保障不到位。據調查,與過去相比,城市居民對社會保障制度滿意度僅為37.9%,對醫(yī)療保障制度滿意度為43.6%,都未超過半數。
四、消費結構不合理
由于醫(yī)療、教育價格上漲以及人們更加重視疾病預防、自身保健及教育進修等多種因素,食品、衣著、居住、自有住房折舊等在消費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而醫(yī)療、教育等支出上升過快,占收入份額過高、農村居民消費中,比重最大的順序從2000年的食品、居住、教育演變?yōu)槭称贰⒔逃⒕幼。怀擎?zhèn)居民消費次序從2000年的食品、教育、居住演變?yōu)槭称贰⑨t(yī)療、教育,其中醫(yī)療消費的比重上升4.2個百分點根據調查,2004年城區(qū)人均教育支出比2000年增長2.1倍,比2003年增長24.8%;教育消費占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2000年為3.8%,2003年上升為8%,2004年達到9.8%,成為居民家庭消費的主要內容:
農村居民消費中,一方面,近一兩年農民工外出打工趨勢回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減少;另一方面,生產資料價格仁漲,農業(yè)生產費用增大,進一步抑制了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針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低、消費增長乏力的情況,陜西省已著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2005年初比全國統(tǒng)一安排提前一年減免全部農業(yè)稅,7月1日起又出臺八項政策增加低收入人群的補助和津貼、減輕農民負擔等。一些經濟界人士建議,鑒于陜西省經濟發(fā)展尚不發(fā)達的現實,目前仍要堅持把發(fā)展放在首位—同時,各級政府應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㈩的方向,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支教、支衛(wèi)、支社會公用事業(yè)、支基礎設施、支弱勢群體等的力度,合理調節(jié)收入分配,讓全體人民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人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積極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