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清
熱蠟療法是中醫傳統自然療法的一種,它是用液態或半固態的黃蠟、石蠟或地蠟,涂布或熱敷局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簡稱“蠟療”。
蠟療在我國民間應用有悠久的歷史,清代外科學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中詳細地記述了蠟療的操作方法、適應證及注意事項等。蠟在加熱熔化后,涂敷在局部,皮膚微小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增加汗腺的分泌,有利于血腫和水腫的消散。由于溫熱的作用,又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促進細胞的通透性和機體新陳代謝的進行,因此對各種慢性炎癥如關節炎、胃炎、盆腔炎、滑囊炎等有良好的療效。蠟含有油質,對皮膚及結締組織有潤滑、軟化及恢復彈性的作用,因此對關節強直、疤痕攣縮、術后粘連和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等,有改善運動器官功能的作用。蠟療又有促進皮膚營養、加速上皮生長的作用,對瘡痂的形成、慢性潰瘍和竇道的愈合均有一定療效。蠟療還有鎮痛解痛作用,故可用來治療神經炎和神經痛。液體蠟和半固體蠟在冷凝過程中,體積逐漸縮小,對皮下組織起機械壓迫作用,能夠促進滲出液的吸收,防止組織液及淋巴液的滲出,對挫傷及腰肌勞損有一定療效。
我國在清代以前,蠟療所用的是黃蠟。后來,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其副產品石蠟和地蠟產生了。黃蠟和石蠟都有熔點低、可塑性能好等優點,但石蠟價格便宜,藥源較廣,所以用石蠟治病的人越來越多。
操作方法:
黃蠟療法:令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出治療部位。用面粉和成面泥,搓成直徑1厘米~2厘米的細長條,圍在患處四周,圈內撒上黃蠟屑或敷上黃蠟餅,外面圍橡皮墊或數層布,以防火熱熏烤健康皮膚。面圈內均勻撒布黃蠟屑至0.8厘米~1.2厘米厚,然后用銅勺盛炭火在蠟屑上面烘烤,使蠟熔化,隨化隨添蠟屑,上鋪艾絨。用火柴將艾絨點著,使蠟熔化,蠟冷后去掉。1日或隔日1次。治療期間忌房事。
石蠟療法:根據疾病的性質和部位,令患者取適當的體位(坐位或臥位)。治療前,局部要清洗擦凈,毛發處涂以凡士林,然后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除去石蠟,拭去汗液,穿好衣服休息15分鐘~30分鐘。出汗過多的病人應補充鹽水飲料和熱茶。石蠟療法的常見方法有以下幾種:
1、液蠟涂搽法:石蠟的熔點只有54℃~56℃,在常溫下為固態,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成為液態。將加熱到55℃~65℃的液體石蠟,用毛刷蘸取迅速在治療部位上均勻地薄涂搽幾層。薄蠟冷卻后,凝結成緊縮的軟蠟殼,形成導熱性低的保護層。(此時病人不要亂動,以免保護層破裂后,外面熱蠟液進入蠟殼內燙傷皮膚。)然后再在保護層外涂刷0.5厘米厚的石蠟殼,外面用蠟紙或油布蓋好,再依次用床單和棉被包裹保溫。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30分鐘~6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2、蠟布敷貼法:將消毒紗布墊浸蘸熱蠟液,冷卻到病人所能耐受的溫度,敷貼在治療部位上,然后再用另一塊較小的浸有60℃~65℃溫度蠟液的紗布墊蓋在第一塊紗布墊的上面,用油布、床單、棉被依次裹好保溫。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時間30分鐘~6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3、蠟餅敷貼法:取一瓷盤,大小依病變部位的面積而定。盤內鋪一層膠布。將石蠟加熱熔化,倒入盤內,厚約2~3厘米。待表層石蠟冷卻凝固后(表層溫度約為50℃~53℃,內層溫度約為54℃~58℃),連同膠布一起取出,敷在患處。也可將熔化的石蠟液倒入無膠布的盤中,待冷卻成餅之后,用刀子將石蠟與盤邊分開,取出放在患處。然后,蓋上油布,再用布單、棉被包裹保溫。每次治療30分鐘~6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20次為1個療程。
4、蠟袋熱敷法:將加熱溶化后的石蠟液裝入橡皮袋內,石蠟液要占據橡皮袋容積的1/3,橡皮袋的大小以病變部位的面積而定。待石蠟液冷卻到患者能忍受的溫度,敷于患處。
5、石蠟繃帶法:將石蠟加熱到100℃,經15分鐘消毒后冷卻到50℃~60℃,再用消毒的毛刷將石蠟蘸滴在已清除痂皮、膿液或其他分泌物的創面上,然后蓋上油紙和紗布墊,最后用繃帶固定。經24小時后解開繃帶,去掉石蠟,清潔創面,再進行第二次治療。
6、蠟霧噴灑法:石蠟加熱到100℃,經15分鐘消毒后,冷卻到70℃~80℃,然后倒入經過消毒的噴管直徑為2毫米~3毫米的噴霧器中,再將蠟噴灑在已清除痂皮、膿液或分泌物的創面上,包括患部周圍2~3厘米的健康皮膚。最后用石蠟紗布或蠟餅敷蓋其上,以油布、床單、棉被分層包裹保溫。每日1次,每次30~6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7、蠟液澆灌法:將石蠟加熱到100℃,經15分鐘消毒后冷卻到60℃~65℃。將蠟液用湯匙澆灌在已清除膿液、分泌物和痂皮的創面上,厚度為1.5厘米~2厘米,然后蓋以油紙、布單和棉被保溫。治療時間為40~60分鐘,也可包扎持續24~72小時。
8、蠟液浸泡法:將石蠟加熱熔化,放在器皿內,溫度約為50℃左右,然后將病變部位浸泡在蠟液之中。每日1次,每次30~4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地蠟療法:地蠟熔點為52℃~55℃,性質和作用與石蠟相似,使用方法也與石蠟相同。詳見“石蠟療法”部分。
1、腰部扭傷及腰肌勞損:用蠟餅敷貼法。將半固態的溫熱蠟餅敷在疼痛部位,每日2次,每次30~60分鐘。或讓患者俯臥,腰部患處露出,在病變的四周用生面劑圍起來,然后將加熱熔化的液態石蠟(溫度不要太熱,以50℃左右為宜)傾入圈內。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鐘。
2、神經炎和神經痛:在疼痛的局部進行蠟療,在上述操作方法中選擇適當方法。
3、關節炎、腱鞘炎、滑囊炎、關節強直、疤痕攣縮及術后粘連:均可在病變局部進行蠟療,在上述操作方法中根據病情選擇適當方法。
4、血腫和局部水腫:可采用局部蠟餅敷貼法、蠟液涂搽法、蠟液澆灌法、蠟液浸泡法、蠟布敷貼法等治療。
5、?。ㄐ⊥鹊膬蓚龋┋?、化膿性瘡瘍:用黃蠟療法。
6、虛寒性胃痛、腹痛及泄瀉:用蠟餅敷法、蠟液澆灌法等。
7、慢性盆腔炎、卵巢功能障礙:在下腹部及腰骶進行蠟療,用蠟餅敷法、蠟液涂搽法和蠟布敷貼法等。
8、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用蠟布敷貼法、蠟液噴灑法和蠟餅敷貼法等。
9、痙攣性結腸炎、血管痙攣以及其他痙攣性疾?。河玫叵灟煼ㄖ委煛?/p>
禁忌證:
高燒、惡性腫瘤、活動性結核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腦動脈硬化、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均禁用此法治療。嬰幼兒也不宜用此法。
注意事項:
1、石蠟加熱必須采用隔水加熱的方法,以免燒焦或燃燒。注意防火,防燒燙傷。
2、用過的蠟,可塑性及黏滯性均降低,影響蠟療的機械作用,所以每次重復使用時應加入15%~25%的新蠟。
3、應用在創面、潰瘍面和體腔部(如陰道內)的蠟不可再用于蠟療。
4、蠟的溫度要因人因病制宜,過熱過冷都不好。對溫熱耐受力差的患者,宜用蠟餅敷貼法治療。
5、醫用蠟中不應含有水分,以免引起燙傷。如在加熱熔化時出現啪啪聲和泡沫,則表示有水分。脫水的方法是將蠟加熱至100℃~110℃,同時不斷攪拌,泡沫及啪啪聲即消失。
6、蠟療期間應戒房事。
責編:張寶盈E-mail:zhangby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