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浩
圍絕經期階段是女性生理和心理上較明顯地呈現出衰老過程的一個起點,是一生中變化比較劇烈的時期。此期不僅需要保持均衡的飲食營養,同樣需要重視“心理營養”。
進入到圍絕經期后,女性將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功能下降,進而發生性腺軸反饋與負反饋功能紊亂。由于性腺和神經系統之間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當性腺軸的自身調節功能發生變化時,神經系統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影響。此期的女性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潮熱、感知覺遲純、性欲減退、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在心理上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憂郁、焦慮、敏感、多疑、好爭吵、易沖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這些情志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治療,均會削弱機體的免疫機能和器官的整體機能,積郁成疾,加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癥狀,必然會嚴重地威脅到自身的身心健康。
北京中醫藥大學女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牛建昭教授,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女性健康的研究工作。牛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指出:
圍絕經期是女性生命過程中的正常發展階段,既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理性的。要正確認識圍絕經期的生理變化,對于癥狀帶來的苦惱,要善于自我調理,切忌盲目疑慮,以免食不甘味,睡不安席。其次,要正確對待癥狀,有病早治,適當調整。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健康的情志,有助于順利地渡過圍絕經期。
圍絕經期最常見的情志變化是抑郁癥。但由于表現多樣,往往沒有被重視,僅被誤認為精神不快。此期出現的機體虛弱、性功能下降、形體變形往往使人感到身心疲憊,這樣便加重了緊張和抑郁的情緒,時常會出現坐臥不安、嘆息郁悶的臨床表現。甚至還會擔心自己的身心變化而變成廢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自怨自艾,更有甚者會有明顯的自殺傾向。如此嚴重的情志變化是圍絕經期抑郁癥的危險信號,此時必須及時求助診治。
中醫中藥對于圍絕經期情志病變有較好的療效。牛教授以張仲景的甘麥大棗湯和百合地黃湯為主,臨床療效較好。
基本方:淮小麥30g,炙甘草12g,大棗8枚,生龍牡30g,柴胡9g,焦山梔12g,丹參30g,知柏12g,仙茅15g,仙靈脾15g,雞血藤30g,靈磁石30g。
肝郁腎虛型患者可加用野百合30g,生地黃15g;肝旺腎虛型加用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煎服法:冷水浸泡中藥4小時以上,文火煎煮2小時,一劑藥三服,病情嚴重或病程較長者,每晚將中藥渣再煎半小時后浸泡雙腳半小時左右。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本方的特點是甘潤滋補,養心除煩,平肝潛陽,溫腎補精。諸藥共奏和諧陰陽,定志寧心,調和氣血。
總之,要重視和正確正理圍絕經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家人更要注意體察和關愛圍絕經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分了解她們的情感需求,對她們出現某些情志變化癥狀如煩躁、易怒、偏執等多多加以諒解和照顧,幫助她們平穩地渡過圍絕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