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云
何申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新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人物,1984年開始業余創作,十幾年中,創作出了像《年前年后》、《窮縣》、《村民組長》、《鄉村英雄》等家喻戶曉的作品。何申作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始終把自己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現實問題上,在當代農村題材的作品中,他以平視的態度,細致的筆觸,深刻地展示了變革時代農民、鄉鎮干部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這也奠定了何申農村題材創作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何申的“熱河系列小說”結集成《熱河傻妞》,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代表作為《熱河傻妞》、《熱河大兵》、《熱河鳥人》、《熱河官僚》、《熱河會首》以及《熱河平民》、《熱河兒郎》等。
從地域文化角度探索民族精神的小說在當代文學中屢見不鮮,最具代表性的是“尋根小說”。“尋根小說”的主要意圖在于尋找民族文化精神,以獲得民族精神自救的能力,(1)如賈平凹商州系列,阿城的《棋王》、《遍地風流》,王安憶的《小鮑莊》,鄭萬隆的《異鄉異聞》等作品,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表現傳統生活方式及其現代變遷,著力于細致地考察某一地域的居住、飲食、衣著、言語、交際方式、婚喪節慶禮儀、宗教信仰等,意在挖掘民族的多種文化傳統,從而找到這塊古老土地的文化巖層,借此與世界文學對話。在小說藝術探索上,這些作家倍受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啟發,把對于生活情景、細節的真實描述與象征、寓言的因素加以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小說形態。何申的“熱河系列”中,可以看到尋根小說的印痕,但又與這類小說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他是懷著強烈的現實關懷來考察文化的,意在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鑰匙,文化考察也限于道德層面,努力挖掘的是地域文化長期積淀起來的人的優秀道德品質,相對于“尋根小說”里較為抽象的文化,這種文化要具體得多。就創作方法而言,何申采用的是現實主義的方法,在典型塑造中凸現人物的文化品質,并將這種文化品質與現實生活、歷史環境緊密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的現實理想與人物的真實性達到完美地結合。
熱河系列就其寫法而言可分成二類:一類是以時間為線,通過一個人的歷史表現熱河人的文化品格;另一類則將筆墨鋪陳于當代城市平民生活,在生活細節中表現特定的歷史文化精神在普通百姓身上的遺存,展現熱河人特有的精神風貌,這種文化品格既是熱河人艱難時世中的精神支撐,又是何申新時代道德理想的集中體現。
一 歷史敘事中的人格理想追求
在熱河系列小說中,《熱河大兵》、《熱河官僚》以及《熱河鳥人》等應屬第一類作品。這些作品按時間順序寫了主人公的大半生,變化的是時代風云及風氣,不變的是主人公的精神追求。以《熱河大兵》為例。小說的主人公吳志明解放前是國民黨的兵,投誠后又成為解放軍,轉業到了熱河,何申就以他在熱河的幾十年的生活來表現他的精神氣質。熱河為塞外古城,是滿蒙等游牧民族的集散地,又是平原文化和高原、草原文化的交匯處。這種獨特的地域環境和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影響了熱河人的精神氣質、審美觀念,形成了熱河人獨特的心理結構、性格精神。他們既有北方山民和游牧民族的豪爽、坦蕩、淳樸,又有京城古都人的大度、純正的大家之氣。這種獨特的心理結構也成為熱河人性格的總體特征。吳志明雖不是熱河本地人,但何申是把他作為熱河人的一個代表塑造的。從吳志明找李珊談戀愛,到逼迫白校長調李珊以成全自己,他的表現雖粗魯,但也有可愛的一面,他是坦蕩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利用自己的經驗與智慧保護古籍,這本身說明熱河文化對他的熏陶,也表現了他的淳樸。在熱河幾十年,黃小林、小石頭一類人總與他為敵,但他并不記恨他們,遇險相救,一股古都人的大家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類作品中,何申都是以主人公的親戚作為敘述人,這種敘事方式也體現了何申的某種追求。如《熱河大兵》是以表弟的口吻進行敘述。表弟比老吳小很多,又是大學畢業,仿佛兩代人,他是以探尋的眼光觀察體驗老吳,老吳對他來說仿佛謎一樣,因此敘述時,他是以小輩人敘述老輩人的口吻敘述吳志明,帶著一點神秘,也帶著一點夸張,但他的敘述總是能準確地抓住老吳精神深處的東西,表現出他的性格特點。
何申敘述的是一定歷史背景中的人物,這就涉及到歷史敘事的問題。與何申寫作熱河系列小說同一時期或更早一點,出現了新歷史主義小說,如莫言的《紅高粱》,方方的《祖父在我心中》,余華的《活著》,葉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他們是以個人話語方式解讀歷史,體現他們對歷史、社會、命運,乃至人性的認識。何申的筆雖然觸及到了歷史,但他沒有把歷史作為一個獨立而固定的形態去處理,而是以文化的積淀去觀照某段歷史,從而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待歷史。熱河人的歷史滄桑造就了他們的胸懷與自信,這使得吳志明、鈕太平、何天宏等人眼里的文化大革命只是一場游戲,因此他們也以游戲的態度對待它,我們也由此看到了何申的自信;長期的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品格精髓可以使人超越某一段痛苦的歷史過程。對于地域文化所蘊含的文化精神的作用,何申突出到非常顯著的位置,其中包含著他的熱情與理想,小說中的某些形象因為過多承載了作者的理想而呈現概念化傾向,如《熱河會首》中的何報國。
二 艱難時世里的道德支撐
熱河系列的第二類作品是以當代生活為主要內容,與第一類作品不同之處在于小說往往通過一個或幾個事件橫向地展現當代熱河平民的日常生活狀態,寫出他們的艱難、困頓,身上所特有的淳樸、豪爽與堅韌的精神氣質,代表作有《熱河傻妞》、《熱河平民》以及《熱河春夢》等。
首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在濃郁的熱河文化浸染下形成的,呈現著鮮明的地方文化烙印。這些作品大都以介紹熱河歷史、文化開始,直接點明主人公的性格與這種文化的關系。如《熱河傻妞》中,先敘述熱河姑娘長得美的原因“是祖傳,按科學的話講,是遺傳,是宮中千挑萬選的美女散落于民間的結果”。這就與熱河地方的歷史文化聯系起來,但講外貌并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烘托熱河姑娘特有的性格特點,“熱河的大妞兒有個毛病——傻。但這傻不是智力有毛病的傻,整天哈哈哈,不知道自己屬啥的多大了,那是傻子。熱河大妞的‘傻,是心太直,口太快,不會耍小心眼兒,有時叫人算計了,自己還不知道。遇到難事,遇到別人有困難,心又太軟,太熱情、幫這幫那,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并且又指出這種傻是純地方的,是與其他地方的人比較總結出來的,是一種地方文化品格的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