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與構成要件。我國企業在總體和諧的大前提下,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因素與現象。主要表現為:發展模式落后、分配結構失衡、勞資矛盾凸顯、治理結構失范、企業信用失信、心理健康堪憂,等等。產生這些不和諧,原因來自多個方面:既有企業領導政績觀失準、急功近利所致,也有企業發展目標設置不科學,造成多個目標相互沖突;既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致使決策不科學、監督乏力、激勵不充分、約束走形式,也有社會及企業利益分配機制失衡,導致效益與公平發生沖突時缺乏制衡手段,釀就矛盾,造成勞動關系日益緊張;既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失信經營、唯利是圖的原因,也有社會宏觀調控不力、法制不健全、保障體制不完善所致;既有國內外多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也有宣傳輿論導向不及時不廣泛不深入不動人的結果。因此,要構建和諧企業任重道遠,必須加大建設力度。
和諧企業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企業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生產力的發展方式、發展水平,取決于企業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企業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不斷為企業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和諧企業必須改善勞動關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是和諧勞動關系的關鍵,在重點傾斜資本要素和智力資本分配的情況下,也合理考慮其他勞動者的利益分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盡量減少分配“剪刀差”。同時,企業要把擴大就業與再就業作為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和諧企業必須完善民主保障制度。企業要進一步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深化廠務公開,依法保障廣大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斷完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實施人本管理,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當家作主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和諧企業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企業要堅持依法治企與以德治企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愛企、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堅持不懈地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整個企業中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形成尊才重才、尊知重教、尊師愛徒、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良好人際關系。
和諧企業必須以和諧文化為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的同時,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體員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成為推動企業和諧發展的強大思想力量。
和諧企業必須以黨風、政風和諧為引導。企業要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企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要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維護企業的公平正義,促進企業的穩定和諧。要以保證廉潔從政為目標,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把黨內監督與黨外各方面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實效。
和諧企業必須保證人與自然相和諧。要不斷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要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節約能源資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能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構建和諧企業是合潮流、順民意、得人心的大事,廣大企業只要持之以恒地長期抓下去,和諧之音就會遍響企業,和諧之果就會四處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