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從電子商務角度,對會計基礎理論進行一些探討。
隨著網絡技術的產生與發展、電子商務應用的日益廣泛,會計信息系統從相對獨立、封閉的狀況向網絡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從而對傳統會計的理論與實務產生巨大影響。
一、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特點
目前,網絡技術、電子商務成為了會計界的研究熱點,同時也為會計擺脫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機。電子商務是網絡時代的標志。電子商務具有以下特點:
?。ㄒ唬┮赘膭?br/> 電子商務數據存放于磁(光)介質,對其進行增刪、修改不留痕跡,很難辨別哪一個記錄是“原件”。
?。ǘo形性
電子商務數據是無形的,通常情況下看不見摸不著,缺乏實在感。
?。ㄈ┚W絡化
商務活動在不同的地點,即刻完成交易。
盡管電子商務可能因上述特點而受到懷疑,但由于電子商務是基于高速網絡的一種商務活動,其快速、便捷的優點仍然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的應用及伴隨電子商務而產生的網上企業、虛擬企業,導致許多不確定因素的產生,從而對傳統會計產生巨大影響。
二、對傳統會計假設的影響
會計假設是傳統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基石。隨著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會計的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項假設均產生一定沖擊。
目前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隨著網絡技術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的產生,傳統的四個會計假設已不再成立,必須尋找或建立新的會計假設。理由是“由于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是一個虛擬公司,它不同于傳統會計主體的范疇,很難確定會計主體;而會計主體假設則是諸項假設中最主要的一項,是會計工作的最基本的單位,如果該假設不能成立,其他幾項假設也就不能成立,會計工作也就無法開展。
但筆者認為,在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等出現,只是豐富了傳統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使其內涵不斷擴展。
(一)會計主體的范圍擴大了
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實體,指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它提出了會計活動的空間范圍。
在網絡時代,經濟發展日益復雜化,新興的網絡公司(如雅虎、新浪等)或網上企業使得會計主體的典型形態──企業也越來越難以界定。但它們絕大多數僅僅利用網絡作為業務處理、信息傳遞的手段而已,只是改變了會計信息的儲存介質與傳輸方式,因此,不可能動搖會計基本理論的根基──會計主體假設。在傳統的環境下,會計信息可以通過郵寄、電報、傳真等方式傳遞,甚至/MdPQ0SxFbpKYsiLbsnrKw==派專人送達;而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則通過網絡傳輸。這種傳遞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但決不會導致原來的會計核算范圍、空間發生變化。對于那些所謂的網絡公司(虛擬公司)來說,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會計主體都末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因為它們既然稱為公司或企業,必然以贏利為目的,就必須進行工商登記,明確經營范圍,照章納稅。盡管交易并不一定在現場發生,但是其業務范圍還是清晰的,可辨認的,即會計的核算空間是可以明確界定的。至于有些個人在網上開設的“今天開,明天關”的商店,既沒有進行工商登記,又沒有稅務注冊,屬于非法經營,應予以取締,因此對其會計主體的討論毫無意義。
?。ǘ┏掷m經營和會計分期的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是假設主體在今后可預見的一段時期不存在清算與破產的可能。在網絡環境下,持續經營假設也不會因業務交易和信息傳輸方式改變而有所改變,即使是所謂的網絡公司也是如此。以追求賺錢為目的的經營者總希望自己的公司(或企業)永遠存續下去,而會計期間則是人們為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人為地規定報告財務信息的期限。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網絡在線、實時反饋的功能可使人們隨時了解會計信息。會計報告時限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一個月、一周,但不能趨向于無窮小。因為許多經濟業務具有連續性和周期性,分割太細就無法反映某些業務的全貌,況且,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乃至發展前景時,瞬時數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會計信息的報告還是應該以一定的期間為單位。而交易期間作為會計期間,或許適合虛擬企業的特點。
(三)貨幣計量假設的內容有所擴展,提供多種計量屬性的計價成為可能
電子商務對貨幣計量假設的要求與傳統會計也不一樣。電子商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適應這一變化,有人提出統一貨幣結算,于是有了使用電子貨幣的倡議。假如使用電子貨幣,就會使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變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網上進行交易結算時,電子貨幣就會發揮出傳統意義上的貨幣所沒有的優勢。電子貨幣的出現可能引發貨幣革命與支付革命。
三、對會計實務——會計準則的影響
基于電子商務的特性,對會計實務的確認也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其對會計實務影響最大的方面主要有:
(一)確認與計量的一般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在收入和費用實際發生時進行確認,而不論現金是否已經實際收付。即凡在當期取得的收入或應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收入或費用。凡不是當期的收入或費用,即使款項已經收付,都不能作為當期收入或費用。由于電子商務是基于高速網絡,交易雙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完成交易,所以,對于虛擬企業來說,收付實現制相對于權責發生制可能更為合理,更具有現實意義。
2.對于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會計人員進行資產計價時,根據它取得的實際原始成本計價,并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重置價值。對網上企業或網絡公司而言,基本上不存在歷史成本,更多的是采用市場現行價值、可變價值等公允價值計價。
?。ǘ嬓畔①|量、會計信息披露方面
1.相關與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的提供必須及時,相關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的提供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的需求。如公司的財務與經營狀況,公司的重大事件等。在網絡環境下,所有交易事項在發生時即可完成并進行記錄、處理和報告,從而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得比傳統的財務報告更為及時、有用的信息。同時,網絡環境下企業的財務報告還可以更多地考慮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不同特點,如人力資源、企業形象等,為它們提供和定制個性化報告,使會計信息更趨于大眾化,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2.客觀性原則
不論傳統的還是網絡環境下的財務報告體系,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即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做到準確、客觀,并且不同的、獨立的會計(或審計)人員按照相同或類似的會計確認與核算方法能夠得出相類似的核算結果。在網絡環境下,要使會計信息符合客觀性原則,只要保證信息系統中有關數據的客觀、真實即可。但修改電子數據可以不留痕跡,可能會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打一個折扣。
3.可比性與一貫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的提供須按照統一的會計原則及方法進行處理;一貫性原則要求所采用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在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任意更改。在網絡環境下,由于數據輸入、處理和傳輸大多都是按照設定程序進行,大大制約了傳統手工環境下人為地任意篡改會計原則及方法。但是,一旦系統或網絡遭到非法的、惡意的攻擊,將對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威脅。
4.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指財務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以便于理解和利用。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數據的輸入、處理和輸出、財務報表的格式以及其他的報告都已編入程序中,并使隨時發布通用的財務報告成為可能,同時還可以為各個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個性化財務報告,便于各個會計信息使用者理解所發布的信息,做出對其有用的決策。
四、經濟業務的確認的影響
眾所周知,會計循環從填制記賬憑證開始,但記賬憑證的填制必須以原始憑證為依據,原始憑證是確認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證明。對于傳統意義的會計來講,各種類型的銷貨、購貨發票,企業內部的收料單、發料單等原始憑證的獲取非常容易。它們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給人以安全感、踏實感。雖然目前基本實現會計電算化后,大量的會計信息存放于磁(光)介質上,但人們仍然習慣于把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甚至一些內部分配表定期打印出來,并按手工規則由有關人員簽字或蓋章確認,裝訂存檔。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開展,因交易雙方并不直接見面,原始憑證的獲取、經濟業務的確認無法按傳統方式由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確認,僅憑電子商務數據的傳輸,人們完全有理由對其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表示懷疑。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1996年的第二十九屆年會上通過了《電子商務示范法》,我國于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十一會議通過的、并于2005年4月1日實行的我國首部《電子簽名法》,解決了電子商務數據的法律問題,為廣泛應用電子商務數據來確認經濟業務提供了法律保障。電子商務可能會導致會計業務流程的重組。
五、對會計內部控制的影響
鑒于電子商務數據的輸入、修改、刪除等是無形的,不易被發現,我國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中指出:“電子信息技術控制要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痹谛录夹g廣泛應用的今天,建立更為嚴格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勢在必行。
(一)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控制
在網絡環境下,應設立軟件的開發崗位責任控制。財務軟件的設計、開發、測試、運行、操作和維護、監督工作應當分別由不同的人員來擔任,目的是防止信息系統本身不被惡意地留下可操作的技術漏洞,保證信息系統設計合理、運行正常。會計崗位也要有明確的責任,各崗位都要得到一定的授權,并用密碼嚴格控制。
?。ǘ嫈祿妮斎?、審核控制
為了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數據在輸入系統前都要經過檢驗,輸入工作可以由多人多組分擔,但對輸入的數據等必須再次進行審核。因為在網絡環境下,大量不相同的會計業務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戶共享數據庫,一旦有缺乏嚴格控制檢驗的憑證錄入到整個網絡系統中,就很難查明原因,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
?。ㄈ﹥Υ婵刂?
為防止對數據和軟件的非法修改和刪除以及計算機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故障,使會計信息遭到破壞,對輸入的數據要隨時備份(最好是每日進行異地備份),以便必要時進行恢復。磁性介質的可復制性會使會計信息極易泄漏與篡改而不易發現,因此,磁性資料應由會計檔案保管員負責保管;打印資料在系統的操作日志上有所記錄后(包括記錄輸出時間、文件頁數及操作人員姓名)及時送達指定人手中;收件人要簽收并注明收件日期、文件內容,以便日后查找,確保會計數據和會計軟件的安全保密。
六、展望
網絡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會計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會計界對會計系統的傳統理念進行重新認識、對會計信息需求的進一步研究、為不斷豐富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提供了條件。
網絡環境下的會計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既懂會計又要懂網絡知識,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會計業務操作,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種種問題。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境,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