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指出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重新審視了目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確保國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國有企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國有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國有資產流失和減損是當前嚴重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使企業的發展穩定有序,是國家當前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面反映。國家要實現對國有企業管理的目標,必須依靠和運用財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出資者財務管理的機制。
?。ǘ┯欣趪衅髽I產權制度的完善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先后經歷了幾個階段,其根本缺陷在于沒有實現真正的產權分離?!皟蓹唷睕]有真正分開,企業經營自主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無法有效地激勵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而且,企業財務管理制度鈍化,沒有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機制,理順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沒有將財務職能在企業內部不同層次、不同部門之間實行科學地分工,財務管理的責權利沒有具體分解、落實和明確。因此,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監督機制
近年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現象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說明我們的經濟監督機制很不完善。就國有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監督、所有者監督、政府行政監督及社會監督等的關系不能形成一個完整銜接的互控體制,特別是由于所有者缺位導致了所有權對經營權的監督弱化。在明確出資人的前提下,加強國家作為出資者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有利于通過適當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監控措施,切實加強出資者對經營者的財務活動和經營行為的約束和監督,改變目前對經營者軟約束的局面,并為理順經濟監督體系、完善經濟監督機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攧展芾砟繕瞬幻鞔_
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科學有效的財務預測與控制手段。以前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一種粗放式的、籠統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現代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它是封閉的、片面的、被動的。管理者的眼光往往局限于財務本身,僅僅被動處理流入和流出財務部門的經濟信息。財務預測沒有科學性可言,僅是依據歷史數據對未來的一種估計推測,沒有明晰財務收支數據與業務數據之間的聯系,沒有建立二者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使財務工作缺乏前瞻性。沒有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對如何規避財務風險知之甚少,經營決策缺乏科學論證,有規不循、有法不依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歷史的原因,經濟監督體系中的審計監督,僅在淺層次上就表現出許多問題,比如:監督滯后(出現許多問題后才開始審計)、監督缺位(內部審計形同虛設)、監督缺威(缺少真正法制化、法治型的權威性審計監督)等等。由于對會計監督的審計監督不嚴不力,使會計秩序紊亂、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普遍存在。近幾年來,特別是在整頓會計工作秩序等相關的會議和政策出臺后,這種現象有所改觀,但部分企業的部分部門還是存在類似的問題,所以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不清楚或不太清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什么,盲目追求“產值最大化”、“人均收入最大化”等等。其實,即使企業同時取得幾個目標的最大化,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也不能說明企業的真正業績,況且目標的多元化還會造成管理重心的分散與偏離,最終導致企業經營決策的失敗。
?。ǘ┴攧罩黧w不清
企業財務管理的主體簡稱為財務主體,既是財權的享有者也是理財活動的參與者,其基本特征就是獨立性和經濟性。如果企業財務主體不明確,將導致企業無法進行科學的財務決策,無法承擔相應的財務責任。現在較為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國有企業財務主體缺乏整體性。建立現代企業的產權制度就是使企業資產人格化,實現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相分離。出資者所有權是指出資者對被投資企業的財產擁有終極性的歸屬權和享有資產收益權。出資者一旦將財產投入企e363fbc92fb65d9b28fca0e2fd143f13440b8f2fa1a16caf33509b146ed21565業便成為企業擁有的法人財產而不能收回,所以只有投入的財產能帶來最大效益,出資者的愿望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其所有權才能得到最終實現。企業的法人財產權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不僅對其全部法人財產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而且還具有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因為經營權只表現為決策權、定價權、銷售權、物資采購權、進出口權等具體管理權,其所有權要受所有權約束,而且這種約束是通過《公司法》等法律和各公司章程來規范的。
?。ㄈ┴攧諘嬁刂屏Χ炔蛔?br/> 1.雖然許多企業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現金管理不夠到位,有些企業的現金沒有很好地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有些企業潛伏著資金風險、甚至瀕臨困境而不覺察。2.對應收賬款沒有建立起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形成長期呆賬、死賬。3.盡管許多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但由于目標不一致導致預算編制缺少“科學性”,執行與考核的力度不夠,效果差強人意。
三、如何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ㄒ唬┱_確定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適應多因素變化的綜合目標群,是一個多元的有機構成體系。現代企業從事財務活動的目標,除了要實現投資人利益最大化之外,還應包括管理者利益最大化,這是因為:1.盡管投資人將資本交給企業的管理者,后者必須對前者盡職盡責,但企業管理者畢竟是以法人的身份獨立自主地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在整個經營管理工作中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因此,他們可以而且應該在保證資本保值和增值的前提下,追求不同于投資人利益最大化的別的某種目標,可以而且應該在實現利潤最大化之外(或同時)實現銷售量最大化、資產最大化或經濟增長比率最大化等等。2.盡管企業管理者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證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實現投資人利益最大化,但就長期而言,并不意味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在持續對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的過程中,企業投資者出于對收益的通盤考慮,可以而且應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明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主體
企業法人財產權作為企業依法對其財產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一種經濟性權利,必然要求對產權進行明晰化、資本化、人格化管理。財務管理的主體應有整體性。企業要牢牢抓住財權,成為財權的主體,是理財的主體。企業的財務主體要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國有企業的財務主體應具有多元性?,F代國有企業的財權應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和監事會四個不同的主體間分割。其中,前兩個主體性質相同,屬于出資者主體。而經理以下又可分為多個財務主體,如財務計劃員、現金管理員、信用管理員等。這四個主體的權利是《公司法》規定的,他們的界限應是明晰的,責任是明確的。根據企業法人管理的要求,強調國有企業這個具有整體性的財務主體的多元性,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國有企業財權分工合理和責任明確,在利益關系上推動與約束并存,既保證經理人員放手理財,又不失去法人的最終控制。
?。ㄈ﹪衅髽I要苦練內功,加強財務控制
要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要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效果。為此,一方面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另一方面要準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要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牽制,定期檢查盤點;對應收賬款,要定期核對、認真追收,嚴格控制賬齡。在取得確鑿證據后,對死賬、呆賬及時、妥善地進行會計處理。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越來越重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系,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在實際工作中,要使企業投資獲得經濟利益最大化及社會利益最大化,就應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企業最高管理者和財務管理當局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全面兼顧三者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積極合理地組織財務活動,科學有效地處理財務關系,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來建立財務管理體系,使之將整個企業的財務工作不斷推向最優化境界,使之適合當代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為經濟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