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不高,信用程度不夠,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吸引到貸款和投資
1.中小企業整體資本金不足,技術設備落后,資產規模小,產品單一,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低,缺乏競爭力,市場風險高,導致融資能力弱;2.中小企業大多數財務管理不規范,資信情況不透明,難以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使金融機構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用狀況,加劇了融資難度;3.部分中小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嚴重,影響了整體信用環境,使融資更加困難。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不足,配套制度不夠
我國雖然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但是缺乏相應的實施條例和具體政策措施,法律實施效果不理想。各地的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與擔保體系尚未健全。服務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數量、資金規模及業務量有限。同時,由于資本金補償制度和必要的風險補償制度缺位,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滯后性,評估、驗證、登記等環節多,致使目前信用擔保機制在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方面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
(三)銀行信貸準入“高門檻”,制約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
國有商業銀行在機構設置、信用評級、貸款權限、內部管理等方面不能適應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銀行信貸準入條件嚴,審批程序復雜,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使不少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以邁過銀行的“高門檻”。導致許多需要銀行小額信貸服務的中小企業不得不放棄銀行貸款,只能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
二、拓展和創新融資渠道,推動中小企業發展
(一)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國家要積極培育多層次、多元化的商業銀行體系。努力構建股份制銀行、區域性銀行、城市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互合作,共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變中小企業單純依靠商業銀行貸款的現狀,并配套出臺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措施,為中小企業服務。同時,應積極制定并實施中小企業特殊財稅優惠政策,建立和規范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貸款利息優惠、直接撥款等政策。財政稅收政策主要用于支持新建企業和鼓勵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對于新辦中小企業,可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對于可能成長為大企業的中小企業或新辦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稅收減免年限可適當延長。進一步放寬創辦中小企業的外部條件,降低注冊資本金,簡化開業登記手續;對設備投資可減免所得稅;對采用特定新產品和新技術領域的企業實行一定期限的減免稅政策。要加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補貼和貸款援助。通過設立政府專項基金,制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開發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給予專項補貼。政府也可以幫助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獲得擔保貸款、貼息貸款、政府優惠貸款等,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建立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逐步建立政府、企業、銀行聯系溝通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中小企業信息發布機制,最終建立起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拓寬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改進擔保服務,科學設計擔保機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發展多種類型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對擔保機構的配套管理,使擔保機構的運作更加規范,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三)著力培育中小企業良好的信用環境
政府要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度,盡快建立并完善合理的信用評級標準和體系,提升誠信環境。應鼓勵建立全社會的企業信用體系,在評級指標的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成長性、效益性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評級體系。在此基礎上,應加快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咨詢機構,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臺,為銀行提供全方位、多視角信用資信,銀行同業間也應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獎罰機制。
(四)加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力度
要增強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服務的意識,降低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門檻”,改進對中小企業信貸審批的環節,拓寬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途徑,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要,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寬松環境。在支持的重點上應選擇國家政策支持發展的行業,對于已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地區,應優先支持。在選擇客戶時,應重點關注產品有市場、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企業,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積極引導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已有信貸關系、信譽良好、金融意識強、經營前景較為樂觀,但是效益暫時欠佳的企業,可以在落實還款保證條件的前提下,通過貿易融資、封閉貸款、短期授信業務等方式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對于出現不良貸款企業,銀行應為企業提供信息、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轉制,努力盤活不良貸款,采取積極措施,多途徑、全方位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
(五)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積極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資本市場,方便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積極發展二板市場,降低準入門檻,讓市場前景好、產品技術含量高、有發展潛力的成長性中小企業直接進入證券市場融資。同時,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揮股份制融資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聯合等多種形式,吸收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進行參股。對于具有一定控股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向外資轉讓股權,在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的條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資主體上市,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促使中小企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允許經營狀況良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面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通過建立場外交易系統,提供投資股權變現和退出市場機制,增加股權的流動性,促進中小企業股票和債券的均衡發展。
(六)完善風險投資體系
在我國發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有利于啟動民間投資、擴大內需,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也是中小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政府可建立風險基金,參照國際慣例運作,與政策性投資公司、金融機構共同組成政府投資、融資職能的有限責任公司;也可以以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民間創辦風險投資公司,為中小企業創業和做大做強提供支持。
(七)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
盡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使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起長期的信任關系。同時要規范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要加快規范公司治理結構的步伐。要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降低成本,增強自身實力。要進一步強化資金積累意識,完善以留存收益增補企業資本金制度,逐步提高企業自有資金比例,強化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要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