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財富》編輯部的同志:
你們好!我遇到了難題,實在是沒有辦法解決。看到貴雜志有法律專欄,所以想借助您這個平臺能夠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2006年,千工壩水電站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將一個原國有企業改制。經評估資產額為5773040.78元人民幣,政府以241萬元(原國有企業所負債務額)的價格將千工壩水電站部分產權出讓給本單位職工(10人),并由其承擔債務;剩余3363040.78元資產仍屬國有,由政府(甲方)長期交給職工(乙方)經營管理,不參與經營,不分享電站收益,也不承擔乙方經營過程中的任何責任。
這10個職工經過協商,按照合伙企業法制定了合伙協議,成立合伙企業按合伙企業法則經營管理,并推選了法定人負責管理企業。但是,法定人強行霸道,與企業財務人員把企業財務賬目做的混亂不清,企業的事務都不讓其他合伙人審查賬目。他們把財務不透明化,不對其他合伙人公開。
作為合伙人之一,我多次要求賬務要經過不參與執行董事的合伙人審查,這樣合伙人的利益才不會損失。但是這樣做了后法定人就克扣我工資及股金。我怎樣才能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維護企業的正常經營呢?
我們想要求能夠得到審查企業賬目的權利,是否可以以此向法院提起訴訟呢?在審查不知情、不合理的賬目時能否要求法定人等人承擔責任?
法定人第一次克扣我的工資有證據;第二次克扣我的工資及股金沒有任何證據。這兩次工資賠償能一倍賠嗎?股金如何賠償?
蔣常衛
541607廣西桂林市灌陽縣水車鄉千工壩電站
律師解答:
首先,更正一個稱呼。您所稱的“法定人”應該是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負責人。因為合伙企業本身不具有法人資格,當然也沒有“法定代表人”即您所說的“法定人”之稱。
在合伙企業中,各個合伙人對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享有同等權利,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共同執行企業事務,也可以由合伙協議約定或者全體合伙人決定,委托一名或者數名合伙人執行合伙企業事務。如果是采取后一種方式,那么其他合伙人便不再參與執行,但是有權監督執行事務的合伙人(即合伙負責人),檢查其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情況。為了了解、掌握合伙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其他合伙人也有權查閱企業賬簿。
顯然,目前您所在的企業采取是后一種方式。企業負責人“一切事務都不給其他合伙人審查賬目”的行為,已經侵犯了其他合伙人了解合伙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查閱賬簿的法定權利,即侵犯了你們的知情權。所以,您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公開企業賬目,及其他管理事宜,這是每個合伙人的法定權利。另外,根據法律規定,合伙人在執行企業事務中,給合伙企業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通過審查賬簿,如果發現負責人及財務人員的行為已經給企業及其他合伙人造成損失,則可以追究他們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他們還須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負責人毫無根據地克扣您的工資,如果是因為對其行為提出意見或因為要求查閱企業賬簿而受到的“報復”,明顯是自己的合法權益又受到了侵害,可以先進行調解,得不到解決時再提起勞動仲裁,要求單位補發受損失部分。
合伙負責人是全體合伙人推選出的,受委托其管理企業事務。如果發現被委托執行企業事務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協議或者全體合伙人的決定執行,不利于企業及其他合伙人的利益,企業可以召開全體合伙人會議,收回該負責人的權利,另行推選合伙負責人。如果另行推選負責人在您的企業里不太可行,鑒于該負責人行為對你們的權益極為不利,不妨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解散企業,并按法定程序對企業財產進行清算。
如果合伙企業解散,對于負責人之前無故克扣的工資,在清算時要去爭取這部分利益。
本刊提示:自本欄目開通以來,編輯部收到很多來自各地讀者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因篇幅有限,很難做到一一刊登。但是,所有問題都得到了本刊法律顧問北京高博隆華律師事務所的耐心解答,在此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