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主體之一,有適宜其生存的社會根源和天然優勢。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不利的方面日漸顯露。本文在指出家族企業產生的社會原因的同時,較為具體地分析了家族企業的優、劣勢,并針對家族企業制度創新提出了意見建議。
一、家族企業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方面
1、原始資本積累快。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可以憑借家族成員之間特有的血緣關系、類似血緣關系、親緣關系及相關的社會網絡資源,能夠以較低的資本迅速聚集創業資金,能夠在很短的一個時期內獲得競爭優勢,較快地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
2、信息傳遞快。所有者和經營者合二為一是家族企業的普遍特征。這一特殊性使得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形式往往表現為董事長兼總經理,即決策層與執行層實際上是重疊在一起的,這就使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不存在,并且無論是在決策層還是在執行層,企業的各種信息傳遞都較為通暢。
3、決策效率高。在家族企業中,為了家族利益,決策成員能很快達成共識,使得決策效率大為提高。
4、管理成本低。家族成員在血統上和心理上的天然紐帶,使彼此的信任及了解要遠高于其他非家族成員,他們之間所擔負的心理契約成本大大低于非家族成員,因此,家族企業的監督成本較非家族企業要低得多。
(二)劣勢方面
1、家族企業管理體制落后。家族企業運作結構與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之間存在矛盾。家族企業治理結構不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之上,其組織行為不是依據市場規則,而是依據倫理規范,維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不全是利益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員之間的情感和信任關系。在這種治理結構下,就容易形成家族企業實際管理素質與現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另外企業在具備一定規模尋求擴大發展時,家長制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越來越明顯。
2、企業核心層阻礙優秀人才進入。家族企業要發展,需要突破一個重要瓶頸就是管理專業化和規范化,通過吸收大量的專業人才進入企業的核心層,是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家族企業往往從家族成員之中選擇人才,因而選擇面很窄,很難找到一流人才,造成企業核心層人才缺失。因為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它不可能永遠局限在于一個家族之內。
3、不利于員工積極性的發揮。目前,絕大多數家族企業的一線員工來自于家族之外,而直接創造企業財富的是一線員工。在同一工作層面上,來自于家族的員工往往有一種優越感,即使他們對企業的貢獻不多甚至還少一些,但卻能比家族之外的員工更容易被賞識和信任,這種不公平待遇必然導致外來員工心理平衡失調,難以發揮大部分員工的個人潛能。
4、家庭矛盾滲入企業。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在家族企業中,問題卻往往不是那么“正常”。因為在家族企業中,家庭和家族矛盾會自然而然地滲入到企業之中,使家庭矛盾演變為企業中矛盾并相互糾纏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解決矛盾就顯得極為復雜。
二、家族企業創新的途徑
(一)以加強產權制度創新為重點,實現資本社會化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企業要做大做強,應該是老板的股份越來越少,員工的股份越來越多。家族企業要積極穩妥地開放股權結構,吸納和有效利用社會資本,從而使企業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使企業成為公眾型企業。
(二)以加強管理制度創新為重點,實現管理專業化
家族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注重對員工的培養和激勵,通過創新現代管理模式,實施先進管理方法,建立并規范管理制度,從而確立科學管理體系。同時通過規范內部約束和外部監督等一系列制度,實行“親兄弟,明帳目”,實行家族式所有,現化管理,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雙贏。
(三)以加強企業治理制度創新為重點。實現治理結構規范化
要在堅持現代企業法人制度的前提下,結合家族企業實際,建立現代化規范化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即建立員工、股東、債權人共同治理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有效拆解,科學劃分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的權責,確立制約監督機制,從而實現治理機制的創新和治理結構的規范化。
(四)以加強合作為重點,實現企業發展國際化
合作雙贏是21世紀的時代主題,家族企業要堅決走出“封閉發展”的怪圈,加強對外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優秀人才和先進管理模式,與國內一流企業合作,與國際一流企業接軌,實現發展現代化、國際化,迅速把企業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河南省武陟縣項目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