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工交司與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利用工業企業聯網直報系統,于2006年6月對大中型工業企業進行了今年二季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全年趨勢判斷”的專項調查。此次調查的大中型企業有1.8萬余家,涉及全國31個地區,覆蓋工業全部39個大類行業。
一、當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繼續保持良好狀態,企業對全年生產經營較為樂觀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處于正常或良好狀態。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有37%的企業認為今年以來(上半年)生產經營總體狀況“良好”,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1.4個百分點;56.3%的企業認為“基本正常”,比一季度下降2.1個百分點;6.7%的企業認為總體狀況“較差”,比一季度上升0.7個百分點。
各行業情況差異明顯。石油天然氣開采、煙草、有色金屬礦采選和燃氣生產及供應等資源性、壟斷性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好于其他行業,這些行業的被調查企業選擇回答總體狀況“良好”的比例分別達到70.4%、64.6%、55.2%和48.2%,居各行業前列。食品飲料類企業形勢較好,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飲料制造三個行業分別有44.6%、43.0%和47.6%的企業生產經營形勢“良好”。以上行業明顯高于全部被調查企業的平均水平。
其他多數競爭性行業的企業選擇“良好”的比例大都在30—40%之間。
非金屬礦采選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的企業選擇“良好”的比例最低,分別為23.1%、23.3%和24.6%。
企業對生產經營全年走勢的判斷比較樂觀。全部被調查企業中,43.9%的企業預計2006年生產經營狀況比2005年要好,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5.6個百分點;42.9%的企業預計與2005年基本相當;只有13.2%的企業預計比2005年要差。
二、企業能源原材料供應充足,價格有所上升
二季度,在使用煤炭的企業中,80.1%的企業煤炭供應正常,只有1.3%的企業煤炭供應嚴重不足;在需要電力供應的企業中,81.5%的企業電力供應正常,嚴重不足的企業只占1%;主要原材料供應情況良好,認為“充足”和“一般”的企業分別達到30.6%和57.5%。預計三季度,除電力供應有所緊張外,這種狀況將得到延續。在需要電力供應的企業中,預計三季度電力供應正常的企業占73%,比二季度下降7.5個百分點,而三季度電力供應有所緊張和嚴重不足的企業預計將比二季度分別提高7.2個和0.3個百分點,上升至24.7%和1.3%。
在主要能源原材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上升。60.1%的被調查企業認為二季度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與一季度相比上漲,其中認為價格明顯上漲的企業占14.1%。
三、企業盈利水平保持穩定,全年仍將呈穩步增長勢頭
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有28%的企業二季度實現利潤比上年同期明顯增加,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5個百分點;50%的企業實現利潤與上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下降9.3個百分點;22.1%的企業利潤比上年同期明顯減少,比一季度提高4.4個百分點。
從利潤增長趨勢看,預計全年利潤比2005年有大幅度增加(20%以上)的企業占9.9%;有較明顯增加(10—20%)的企業占17.1%;利潤有所增加(10%以內)的企業占44.2%。預計全年利潤比2005年減少的企業占28.8%,其中預計減少10%以上的企業占12.3%。
四、企業出口、訂貨總體形勢正常,匯率變動對產品出口影響有所顯現
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25.0%的企業今年以來出口形勢“很好”,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4.8個百分點;66.4%的企業出口基本正常,比一季度下降3.1個百分點;8.6%的企業出口形勢較差,比一季度下降1.7個百分點。
從出口訂貨情況看,26.6%的企業出口訂貨“充足”,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8個百分點;57.8%的企業出口訂貨情況“一般”,比一季度下降6.6個百分點;11.2%的企業出口訂貨“不足”,比一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4.4%的企業出口訂貨“明顯不足”,比一季度下降4.1個百分點。
49.8%的企業認為,匯率變動對企業產品出口有一定影響,比一季度增加2.3個百分點。其中認為“已產生一定影響”和“有明顯影響”的企業比例分別占40.9%和8.9%。其余企業則認為目前匯率變動很小,對企業出口基本沒有影響。
五、企業庫存及應收帳款總體情況基本正常
被調查企業中,81.3%的企業認為當前企業庫存處于正常水平,79.2%的企業認為應收帳款處于合理水平,比一季度調查結果分別提升0.6個和0.5個百分點,表明大多數企業的兩項資金占用總體水平基本正常。
六、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總體水平依然偏低,預計全年能力利用率將有所提高
從當前企業生產能力實際利用率看: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47.1%的企業達到80%以上;32.7%的企業達到70—80%;12.4%的企業達到60—70%;4.8%的企業達到50—60%;3.1%的企業在50%以下。綜合計算當前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實際利用率為76.6%,與一季度基本持平。
分行業看,飲料制造業、印刷業、石油加工及煉焦、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等行業綜合能力利用率回升較快,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煤炭開采和洗選、非金屬礦采選、農副食品加工、平板玻璃制造、煉鋼、醫藥制造、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火力發電、燃氣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等行業綜合能力利用率比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
預計全年生產能力利用情況,50.5%的企業認為可達到80%以上較好的水平,比當前能力利用率該項的比例提高3.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能力利用率為70—80%、60—70%、50—60%和50%以下的比例分別為33.7%、10.1%、3.8%、1.9%。據此預計企業全年生產能力利用率可達到77.7%,比當前生產能力利用率提高1.1個百分點。
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45.3%的企業年內有新能力投產或能力擴建,其中年內新增能力為上年產能10%以內的占37%;10—20%的占35.5%;20—30%的占14.8%;30%以上的占12.7%。
七、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先進,新產品開發相對遲緩
調查結果顯示,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現有設備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占63%;國內一般水平占35.4%;國內落后水平只占1.6%。在過去一年中,83.7%的被調查企業對現有設備進行了更新,其中新增設備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占71.8%,國內一般水平的占27.7%,國內落后水平的只占0.4%。
與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形成對照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推廣較為遲緩。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45.7%的被調查企業沒有新品推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有所增加的占28.8%;基本不變或有所減少的占30.9%。
八、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價格下降、資金緊張仍是制約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的三個突出問題
認為當前生產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屬于上述三項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75.3%,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2.9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在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上漲的企業中,73.4%的企業無法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進行消化,42.7%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比一季度上升5.1個百分點;其次是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占被調查企業的19.3%,比一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是流動資金緊張,盡管反映流動資金緊張的企業由一季度的47.8%下降到41.6%,但仍有13.3%的被調查企業將流動資金緊張列為制約企業當前生產經營的最突出問題。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反映流動資金有所緊張、資金缺口在10%以內的占23.6%;資金比較緊張、缺口在10—20%的占10.6%;資金嚴重緊張、缺口在20%以上的占7.5%。
電力供應不足、運輸緊張的矛盾已得到全面緩解。全部被調查企業中只有1.7%和1%的企業認為電力和運輸緊張仍是制約企業當前生產經營的最突出問題,與一季度調查結果相當。
注:1、此次企業調查范圍為大中型工業企業,所反映的有關情況和問題有一定局限性,與小企業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
2、生產能力利用情況為企業主觀判斷,與實際情況可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