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解銅價格變化情況
2003年以來,國內電解銅價格總體呈上升態勢。據對華通有色金屬交易市場監測,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電解銅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8253元,28015元和35407元,同比漲幅為17.8%、53.5%和26.4%。
進入2006年以來,國內電解銅價格繼續大幅攀升。1—5月份電解銅累計平均價格每噸同比上漲65.2%。具體呈現以下特點,即漲勢加快;屢創新高;波動加劇。特別是4月份以來,受國際市場價格大幅震蕩影響,國內電解銅價格波動日益劇烈。
二、今年以來電解銅價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一)國際市場價格拉動
據世界金屬統計局統計,2005年全球電解銅產量1666.5萬噸,消費1681.7萬噸,缺口15.2萬噸;同時預計今年全球電解銅供應將由短缺轉變為過剩6萬噸左右。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電解銅價格已不只取決于供求基本面,很大程度受到基金炒作影響。因預期美元貶值,大量國際游資進一步流入原油、黃金、銅、食糖等大宗商品市場。其中銅投資具有低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在中國、印度等國電解銅需求大幅增長預期以及主要產銅國罷工和事故不斷的信息引導下,銅成為了巨額投機基金炒作牟利的重點商品。據國際銅業研究機構估算,每天大約有1500億美元的投機資金進出有色金屬市場,電解銅定價權實際上由購銷雙方部分轉移到金融機構手中。基金進入銅市并大肆炒作直接導致了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銅價持續大幅震蕩攀升。我國電解銅資源總量的30%左右需要進口。國內電解銅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高度相關,國際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揚,直接拉動國內電解銅價格不斷攀升。
(二)國內電解銅資源偏緊
今年以來,電力、房地產投資以及汽車、機械制造等主要用銅行業生產繼續保持較高增幅,而電解銅凈進口卻持續下降,導致國內電解銅資源總體偏緊。據中國金屬網統計,2006年1—5月份,國內電解銅供應量(國內產量+凈進口量)為146萬噸,消費154萬噸,供需缺口8萬噸。上海期貨交易所2006年5月底庫存水平為4.63萬噸,比2005年12月初下降了61.5%。
(三)企業生產成本上升
國內銅冶煉產能盲目擴張,加劇了銅精礦等生產原料的緊缺狀況,銅礦石生產廠家借機漲價,造成電解銅生產成本大幅增加,進而推動了價格上漲。截至5月份國內銅精礦價格漲至每噸4.8萬元,同比上漲108%。另外,原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購進價格大幅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電解銅生產成本。
三、今后一段時間電解銅價格走勢預測
我們分析,今后一段時期國內電解銅價格走勢仍主要受國際市場價格、國內供求關系和成本變化因素的影響,既有促使價格上升也有促使價格下降的因素。
從促使價格上升的因素看:一是國際市場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主要產銅國新增產能短期內難有大幅度提高;智利等主要產銅國罷工事件時有發生將直接影響銅的生產能力。部分國外研究機構已將原來預測2006年銅供應小幅過剩調整為稍有短缺。當前電解銅市場仍是投機基金攫取利潤的樂土,巨額國際游資短期內不會退出銅市,其炒作行為可能進一步加劇電解銅價格的震蕩,因此,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國際市場銅價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二是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銅礦建設投產需要較長時間,短期內銅精礦供應緊張狀況不會得到明顯緩解,加之能源、運輸價格仍將呈上漲態勢,銅生產成本仍將保持在高位。
從促使價格下降的因素看:一是國內產量大幅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4月份,國內電解銅產量為93.7萬噸,同比增長26.7%,預計下半年還將保持較快增幅。國內電解銅產量大幅增長,有利于改善國內供求偏緊的狀況。二是需求增速將減弱。高銅價抑制消費的跡象已初步顯現。據中國機械聯合會統計,1—5月份,電工電器、基礎件等主要用銅行業生產增速比一季度分別回落0.57和0.18個百分點。據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國內電解銅消費量為390萬噸,同比增長8.3%,增幅將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
綜上分析,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國內電解銅價格將在目前高水平上呈現震蕩回落態勢,但回落幅度有限。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