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承德市投資與前兩次投資相比有五個特點:投資主體最小、投資強度最大、投資領域最寬、投資動力最強、投資效果最好。這次投資使承德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五”計劃主要目標,提前兩年實現了“三步走”第一個翻番,進入“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行列。景春華市長在承德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所作的《關于承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報告》中提出,“十一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400億元,年均增長15%。應該說這是承德發展史上的第四次大投資,這個投資目標實現了,承德將會邁出新的、更大的一步,即“十一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超過6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億元以上;全部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總額超過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達到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達到3800元;城市化率達到41.3%。
“十一五”的投資任務十分艱巨。冷靜、客觀地分析承德的投資形勢,從橫向、縱向兩個方面分別進行比較,可以得出這樣一些結論:一是從承德投資絕對值和增幅在全省占位上看,處于下游位置。2005年承德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9.4億元,增長25.7%,絕對值和增幅分別占全省各市第9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1.9億元,增長25.5%,絕對值和增幅也分別占全省各市第9位。二是與省內先進地區比較,差距還很大。2005年承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是石家莊928.7億元的20%;唐山635.2億元的29.8%。三是與周邊市相比,位于中上游。2005年承德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投入高于朝陽(86億元)、張家口(167.8億元),低于赤峰(231.3億元)。四是同承德過去比,任務更顯艱巨。承德要完成“十一五”投資目標要付出十分艱辛的努力。
從“十五”時期的發展實踐上看,投資已經成為承德經濟增長和社會事業發展的第一拉動力,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成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投資、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過大易導致經濟的非良性發展和影響經濟安全。因此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也是保持“十一五”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必要條件。因而,就承德而言,目前一方面不要放松投資力度,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擴大消費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力度,這樣才較為穩妥。
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承德投資工作的幾點建議:
第一,連續使用力量,加大投資力度,不動搖、不停步、不斷檔。承德經濟發展,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陣風”的問題,沒有能夠連續使用力量,遇到困難就停步不前。有過“學山東沒成功,學廊坊半截涼,學江蘇烏拉巴圖”的教訓。這個教訓十分深刻,當前在國家繼續實行宏觀調控政策,關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經濟發展困難較大的情況下,要經得住考驗。歷史證明,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投資和發展的差距往往是在最困難時期拉大的。
第二,加大開放引資力度,要滿世界地去找投資。“十一五”時期,承德對內開放要立足周邊的京、津、唐等大城市,向東南沿岸延伸;對外開放要立足日、韓和港、澳、臺等亞洲地區向歐洲擴大;在招商辦法上,除在國內舉行大規模招商活動外,要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招商方式,比如專業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等。近期,承德要圍繞資源的深度開發,重點加強對周邊民營資本的引進、這是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引資途徑。
第三,啟動市內民間資本市場。經濟發展光靠金融部門不行,啟動市內民間資本十分重要。如果不啟動市內民間資本,一是沉淀浪費,二是會大量外流。當前應做好啟動市內民間資本市場的四件事:一是成立機構,有人抓工作;二是支持成立民間投資公司;三是確定適宜投資產業,確保投資安全;四是制定相關優惠投資政策,激活民間資本。
第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解決好“一個制約和兩個障礙問題”。“一個制約”,即基礎設施的制約;“兩個障礙”,即思想和體制的障礙。與先進地區相比,承德在經濟發展的軟肋環境上都有差距。在硬環境建設上,當前要突出抓好交通、能源建設,抓住省委、省政府繼續支持張承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公路、鐵路、機場一起上,陸路、空中一齊抓,大力加強電力建設,突破基礎設施落后的制約。在軟環境建設上,當前要突出解決觀念陳腐、態度冷橫、手續繁雜、缺乏誠信等問題,使國內外投資商愿意來,留得住,能發展。
(作者系河北承德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承德市市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