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和加快產業集群的發展,河北省中小企業局把搭建技術服務平臺作為一項重要舉措,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經驗交流、培育省級重點產業集群、開展省級產業集群技術研發中心確認活動、專項資金扶持等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全省產業集群技術服務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取得了初步效果。
2005年,中小企業局制定了建設省級技術服務機構的十條標準,規范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收到了較好成效。這十條標準是:服務場所獨立,工作條件良好;儀器設備先進,能夠滿足需要;人員配備合理,技術隊伍精良;組織機構健全,科室分工明確;制度建設規范,工作順暢運行;經費列入算,開展有償服務;服務內容具體,符合產業需要;自主創新突出,公共服務性強;科研成果轉化快,經濟效益較好;帶動產業發展,社會效益明顯。按照十條標準,去年對首批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了審核,擇優命名了20個“省級產業集群技術服務機構”,主要包括: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專業研究開發中心和模具中心等,并進行了授牌。今年還將命名13家“省級產業集群技術服務機構”。
省中小企業局搭建技術服務平臺有八種運行模式:
一是政府出資興建。這類技術服務平臺產權清晰,任務明確,管理規范,服務內容廣泛。二是龍頭企業改建。以龍頭企業的研發機構為基礎,組建產業集群技術服務機構,政府少量出資換取為整個產業服務的機制。這類技術服務平臺為數眾多,基礎建設到位,技術人才素質較高,儀器設備齊全,進入角色快。三是園區與企業合作。這類技術服務平臺具有政府和企業雙重優勢。四是行業協會主辦。由行業協會牽頭,園區和主管部門參與,整合業內人才,共同創建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其主要優勢是信息靈通,掌握國內外發展動態,能最大限度整合產業高素質人才,有利于促進專業化分工協作。五是政府出資、園區管理。政府投資,園區負責管理,創辦面向市場的技術服務平臺,為產業服務,為客戶服務。六是部門與企業合作。這類服務平臺具有政策、資金、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帶動能力強,服務手段先進。七是骨干企業聯辦。這類技術服務機構,雖然有些松散,但服務手段先進,專業水平較高,互補性強。八是管理部門自辦。技術服務機構,歸縣級中小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各項開支由管理部門負責,以產業發展為己任,經費有來源,工作易管理。如容城服裝研究所,建所時間較長,一直隸屬行政管理部門,為產業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上述模式雖然組建方式不同,運行方式不一,但具有共同的特點:一是為產業集群發展服務,以解決企業共性技術需求為主要服務內容;二是突出了公共性、公益性,兼顧各方面利益,建立了良性循環、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三是以現有技術服務機構為依托,發揮了政府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公共服務功能的技術服務平臺。
2006年,河北省將進一步加大產業集群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扶持力度,辦實事,出實招,見實效。
一是抓50個重點產業集群給予重點幫扶。按照集中培育發展一批規劃科學、主業突出、特色明顯、競爭力強、年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的重點產業集群的思路,篩選確認了50個重點產業集群,利用三年時間,扶持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使其成為技術水平高、研發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綜合性技術服務機構。
二是堅持高標準建設技術服務機構。以產業集群為依托,堅持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推動技術支持服務平臺建設。一是打基礎。嚴格按照產業集群技術服務機構十條標準要求,逐個認真審核,逐條加以落實,切實打好技術服務平臺發展基礎。二是活機制。在技術服務平臺設置形式上,不做統一要求。重點是要建立一套適合技術支持服務平臺發展的運行機制,圍繞公共服務這個目標,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本著“有效整合產業人才、技術資源,集中研發,成果共享,有償使用,注重效果,有利于機構自我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努力實現機制創新。三是抓提高。按照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高效率運行要求,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求,立足于提升行業整體水平,著力提高企業和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處理好服務和效益的關系。既要提供服務,講求社會效益,又要追求贏利,講求經濟效益,實現良性循環,不斷發展壯大。
三是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省級財政安排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繼續把扶持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作為重點,扶持資金逐年有較大幅度增加。
四是拓寬服務領域、放大服務功能。搞好“三個結合”,努力提高技術服務平臺的綜合服務能力。一是技術研發與產品檢測緊密結合,做到研發倚重檢測,檢測促進研發。二是技術研發與信息服務緊密結合,做到研發通過信息服務而提高水平,信息服務依靠研發而豐富內容。三是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訓緊密結合。做到技術研發帶動人才培訓,人才培訓促進技術研發。實現技術研發、產品檢測、信息服務、人才培訓“四位一體”,通過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大大提高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努力提高企業倉主創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