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機構在國內的發展只有十年的歷史,但行內人士都知道擔保難度很高,財務因素的調查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財務因素的調查不僅僅局限于對企業進行表內的調查,一個嚴格的、完整的、科學的、程序化的調查體系應包括表外和表內兩個層面。對中小企業和集團公司的財務因素調查又有所不同,在此先談談如何對中小企業進行財務因素調查。

擔保業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應該用審計的高度對企業的財務因素進行評價,而又不僅僅是對貸款企業進行會計基礎制度的審計,而應在更高,即風險審計的層面進行評價,但又不是從會計基礎制度的審計到風險審計的飛躍,而是應該都側重,這并不是均衡論,其中風險審計應更重要些。
對表外財務因素的調查:
一、內部控制的測試及評價
(一)通常先進行廣義上的測試及評價。廣義上即看一個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可以從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制程序等方面人手。(見表1)
(二)具體經營活動的測試與評價(見表2)
二、對企業所需資金預算的評價(見表3)

三、對貸款企業財務信用的評估(見表4)
對表內財務因素的調查分析:
基于擔保機構的特殊性,對貸款企業既要有信用分析,又要進行收益分析和經營管理的分析。依據貸款企業的基本活動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三類。分析可以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統分析四種。
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需要把整個財務報表的數據重新進行組織,分成償債能力的信息、收益能力的信息、財務風險的信息、投資報酬的信息等若干部分。把財務報表分析僅僅理解為“分析”是不正確的,它不僅需要分析,還需要綜合。所謂“綜合”,就是把研究對象的各部分,各個方面和各種因素聯系起來加以考慮,從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思維方式。下面就從擔保機構的角度談一些個性的東西:

一、在分析前要確定分析貸款企業的報表是為了回答以下問題:
貸款企業為什么需要額外籌集資金?
貸款企業還本付息所需資金的可能來源是什么?
貸款企業將來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借款?
貸款企業當前和長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變動的影響?
貸款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如何?資本結構決定的風險和報酬如何?
貸款企業與其他競爭者相比,處于何種地位?
貸款企業是否能有效的進行持續經營?
二、在對貸款企業進行報表分析時,必須遵守操作規程的一般原則:
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反對主觀臆斷,結論先行,搞數字游戲。
要全面看問題,堅持一分為二,反對片面的看問題,要兼顧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經濟問題與技術問題;外部問題與內部問題。
要注意事物的聯系,堅持相互聯系看問題,反對孤立地看問題。要注意局部與全部的關系;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關系;報酬與風險的關系。
要發展地看問題,反對靜止地看問題。要注意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系。
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堅持定量為主。定性分析是基礎和前提,沒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質、趨勢和其他事物的聯系。定量分析是工具和手段,沒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數量界限、階段性和特殊性。財務報表分析要透過數字看本質,沒有數字就得不出結論。
成本效益原則。所要分析解決的問題是否其有足夠的重要性,值得花費的成本是多少;相對與問題的重要性其分析結果需要的精確程度如何,是否值得下工夫使其更精確;不確定性分析是否必要,需要多少成本等。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一般步驟為:
明確分析的目的決定是否提供擔保。
設計分析程序,分析人要根據可以取得的資料及分析人的習慣來設計分析程序。
收集有關的信息。
根據分析目的把整體的各個部分分割開來,可以適當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深入研究各個部分的聯系。
進一步研究各個部分的聯系。
解釋結果,提供對擔保決策有幫助的信息。
一些共性的東西,如:財務報表分析的具體方法以及財務報表分析時應將內容分成哪幾項,這里就不贅述了。總之,一個內部管理健全的擔保機構,應該有一套比較嚴密、科學的操作體系,該體系既是操作程序也是操作標準,以便更好地對貸款企業進行財務因素的調查分析。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開發區惠民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本欄目策劃、編輯:楊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