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實行以后,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教材再開發作為教師教學生活中最日常性的工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途徑。
“教材再開發”,有些學者稱之為“二次開發”,從目前來看,對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比較少。有的研究者站在課程開發的高度指出,“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實際上是對課程進行重建或‘二次加工’,即‘教師對課程的重構’。”還有研究者指出,“課程理論認為,教師第二次開發教材表現在使用教材時‘從中選出他們認為適合自己班級的材料,然后加以討論、修改和加工,把其轉化為適合自己班級的材料’。”
雖然這兩位研究者對教材再開發內涵的界定不完全一樣,但都表達出了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是能動的,教材只是教師課程材料中的一種,教師不應該完全依賴教材而是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綜合這兩位學者的觀點,筆者以為,教材再開發實際就是指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主動積極地對投放使用的教材進行個性化地解讀,創造性地使用以創生學生課程經驗,實現課程目標的過程。
事實上,教材再開發活動古已有之,自有教材之日起,教師就在或多或少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而非完全地照搬教材內容并以此傳遞給學生。只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材的處理還停留在加工的層面,教師依然是課程教材的被動執行者,而不是課程教材的支配者和主人。這次課程改革改變了過去由國家課程一統江山的局面,把課程權力部分下放到了地方和學校,并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學校及教師的課程權利正在逐步得到實現。這就要求教師自身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被動地去依附教材,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再開發教材,做教材的主人和開發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課程教材進行再開發,而且還可以豐富自己的課程理解,增長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教材再開發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
新教材的彈性設計也給教師再開發教材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去再開發教材。教材是課程的物化形態,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對教材進行了改革,改變了過去國家教材的統治局面,倡導多樣化的教材,教材領域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綜觀不同版本的新教材,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材的彈性增強,給教師再開發教材預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新教材的彈性設計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施展自己專業才華的機會,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去再開發教材,惟有如此,教師才可能駕馭得了靈活多樣的新教材。在再開發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質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首先,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一個民主、合作的對話環境以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例如,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提供讓教師集體備課的機會,聽課的時候讓教師大膽地提出意見,被聽課的教師也要認真聽取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等,只有教師之間形成了民主、團結、合作的良好氛圍,才能在教材再開發活動中互相幫助,也才能共同提高。
其次,學校應給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的機會,使教師與教材之間能夠展開理解性的對話。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整體質量還有待提高,特別是那些位于偏遠地區的農村教師,他們的業務狀況更令人擔憂,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就需要分門別類的進行專項培訓。要提高教師的教材再開發能力,就需要特別針對新教材的創新之處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使教師們理解新教材的編寫理念,熟悉新教材的體系和結構,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提高教師再開發教材的能力,除了學校層面要為教師提供環境和機會外,最重要的還是教師要親身實踐,創造性地去再開發教材,只有在實踐中教師才可能真正提高再開發教材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要提高再開發教材的能力,還需要具有反思的意識。教師在將開發后的教材運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后,要對實施后的效果進行反思,哪些做法值得發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然后在以后的開發活動中盡量地取長補短。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