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英政府在2004年委托前學校督學長麥可·湯林孫爵士(Sir MikeTomlinson)所草擬的一份研究報告(Tomlinson report)中呼吁:傳統的A-levels(即Advanced level,高級普通教育證書,其考試成績視為申請英國大學之依據)和GCSEs(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Secondary Education,中等教育普通證書)考試應被職業專門文憑取代。此論點普遍受到各界專業教師的支持。更因近幾年來,計有半數以上16歲在學青少年未能通過GCSEs認證資格的標準(即九個考科中需有五科達到C以上的等級)。如此低落的成績,不僅學生升學之路大受限制,也因英國中學教育系統中缺乏有力的技能培訓與認證制度,故即欲躋身職場,仍是左支右絀,困難重重,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這些棘手的問題,使得英政府急欲催生有力的職業導向檢定制度。終在2005年2月,由英國教育部(DfES)發表《14至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14-19 Education andSkills White Paper),聲明對改革此問題的決心。同年12月,制定了《14至19歲教育執行計劃》(14-19 implementation plan),將于往后十年之間,分段推動新專業文憑制度 (New SpecialisedDiplomas)。此新體制將領導英國中等學校在學青少年,在校內課程培訓下,除可應付升學之狹路外,更能培養自身所擅長的職業技能,使其投身職場之際,能提升己身競爭優勢,以應付多元社會發展之需求。
二、何謂新專業文憑
(一)新專業文憑的立意
英國教育部長魯思·凱莉(Ruth Kelly)曾沉痛地表示:“相較于普通教育,英國職業教育無法轉換其弱勢地位;許多人更視職教系統為二流教育體制,甚至連之前所頒贈的技職證書,也如同次等教育證書,未能獲取一般工商企業團體的信賴。”故此次所欲推行的新專業文憑,目的在于建立廣受商業界所青睞之技職證書。宏觀上講,此體制之標的更為提振英國技能培訓之聲譽,以爭取在國際間的競爭優勢。
(二)新專業文憑的架構、領域及其核定標準
1、架構
在新制下,介于14至19歲之在學青少年,除在校修習國定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之外,將可視其個別需要,選修其他職業導向之專業技能。此制度并非將學術學程與技職學程雙軌化,而是將技職培訓并入主流之中,使學生在學校結業之時,不限于升學之狹路,更能憑此高素質之能力證書,與業界接軌,為自身在職場上拓出康莊大道。再者,此文憑多元且彈性的面向,著實賦予青年學子更多的選擇權,也成為專業學習成效的品質印記。
2、領域
新專業文憑的領域將由教育界人士、工商業界與高等教育團體(包括大學及學院)共同協議而將其建制化。將于2008到2010年,依序推動三波證照改革,共設置14個就業領域專門證書。其領域推展如下表所示:
此14個專業證書,預期從2013年九月份起,落實至英國境內所有中學,以確保每位14-19歲在學青少年,均有權修習此新專業文憑課程。再者,地方政府可因應其社會和經濟需求,各自選擇所需要的科目,交由學校來開設,以培育其所需之人才。
在此文憑的推動下,英國各地中學也陸續重組其課程結構,準備與工商業界建立建教合作之網絡。職場將提供學習場域,為在學學生實習之用。以英格蘭中西部的城市沃維漢敦(Wolverhamption)為例,此地14-19歲在學青少年,不僅可在校內修習規定的國定課程,還可自由選修為專業文憑所開設的技能課程。且其技能課程更非僅提供紙上談兵的室內教學,更要求每位選修的學生,每周至少一天,需在與學校簽約的業者之公司或工廠實地見習。如此一來,不僅能藉此累積學生之工作經驗,凱莉部長更表示,此制度能讓原本對學術課程產生無助感的中學生,藉由擴大學習場域,習得更多實用技能,繼而重拾信心與學習動機,不至選擇中輟的途徑。
3、核定標準
新專業文憑的核定標準,也將由教育界人士、工商業界與高等教育團體(包括大學及學院)制定并陸續出版。預計在2007年3月,由學位頒授部門(AwardingBodies)匯集三方意見,建構出各學門的及格標準,并委交標準和課程局(Qualifications andCurriculum Authority)檢核。初步協商的內容除包括英文、數學、信息及通訊科技等一般性知識及14門專業技能之儲備外,工商業界更要求能將學生的工作經驗,以及對其所欲跨足之領域的基礎知識納入評鑒標準。如此一來,通過此文憑評鑒的學生,將更能符合工商業界的需求,且能免除“學而無用武之地”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專業文憑并非獨立于一般學術體制之外。反之,其與普通證書檢定制度(GCSEs及A-levels),還能互相轉換。簡而言之,16歲的在學學生于離校之際,若欲選擇繼續升學之路,除可選考傳統途徑之GCSEs外,還可以同等資格的及格專業文憑證書,申請普通高中就讀,并非僅能強制就業,而無升學的機會。18歲之中學生,亦可依其專業文憑證書或A-levels之考試成績,作為大學入學之依據。其級數轉換之標準對照如下:
另外,自2006年起,為推行此文憑,GCSEs更將提升審核的標準,從原本任選五科均達c以上的等級,提高至五科中必需包含英文、數學兩科核心科目,且均達c到A*以上的要求。再者,GCSEs中英、數兩科,也有制度上的微幅改革:其將著重實用技能(funetional skills)的檢測,例如:實用性的文書撰寫、應用性的收支記帳等基本技能,以藉此將目前普遍被忽視的應用層面融入兩核心課程中。此立意在于不讓學術與實用技能脫節,以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結語
此新專業文憑仍處于研擬階段,許多政策及執行計劃均未明朗化與建制化,但顯而易見的是,此檢定制度的立意,將會為英國學術導向之中等教育,衍生出另一項省思。但此新體制是否真能成效斐然?便有待于此新專業文憑在英中學實行之狀況而定。然而,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故在推行此新文憑之際,仍需考量英國文化中長久以來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技能之弊病。更值得探討的是,工商業者與高等教育團體,是否真能承認此新專業文憑?一般社會大眾,是否能對此文憑懷有對過去傳統普通證書一樣的評價與信心?均是英政府未來即將面臨之挑戰與課題。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