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植激情,必須歡呼
接一新班,見學生老氣橫秋缺少激情。于是,我突發奇想,強制要求:“高誦班級名言,必須歡呼;朗讀小隊宣言,必須歡呼;個人和集體獲獎或表揚,必須歡呼!”“三個必須歡呼”一出臺,每天早上只要鈴聲一響,在高誦完班級名言和小隊宣言之后,歡呼聲此起彼伏;每節課后聽到表揚,又是歡呼聲不斷;下午放學前,班級各項獎塵埃落定,歡呼聲更是不絕于耳。僅僅一個月,“強迫”就成為了“自覺”,集體天天都有情不自禁的歡呼聲。
2、學會承受,決不道歉
一學生隨筆“上書”,說我在調查一起違紀事件時,因無端懷疑他的好友,讓其蒙羞,懇請我道歉還無辜童心以清白。讀罷此文,我很受震撼,心懷歉意地高誦隨筆后,當眾直言:“決不道歉!其理由有二,一是口頭道歉已無法挽回丟失的淚水:二是我就要讓自己的學生學會承受誤解!”此言一出,眾生嘩然,更有幾個男生伸出大拇指大聲贊嘆:“老師好有個性!”于是,自此后,我的“班管”中就開始流行著“決不道歉”,其用意在于引領學生學會承受誤解。當然,教師的歉意更多是用行動讓學生感受到愛。
3、拒絕借口,禁言不是
為師十五載,我發現“不是”二字是學生最常使用的高頻詞。凡是犯錯、違紀或是失職,“不是”二字幾乎都掛在嘴邊,意在尋找借口替自己開脫推諉。見學生有如此“怪癖”,于是我對癥下藥:“硬性規定,在班上禁言‘不是’。若有違反,當以‘班法’伺侯!”此令一出,“不是”二字在班級驟減,愈來愈多的學生真切感悟:“假如我們欺騙生活,生活就會加倍欺騙我們。而借口就是欺騙的代名詞。”
4、體驗艱難,強制掙錢
眼下,城里學生因家長疼愛,手中常有大把大把的零花錢,由此而生的諸如“攀比風”、“人情風”、“揮霍風”等不良習氣蔓延開來。為此,我強制規定每人每月靠誠實勞動為集體掙一元錢。別小看這一元錢,近半數學生完成起來甚是艱難。每到月末,不少學生只有在我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如此這般,我時不時出言“奚落”;“你們每個月僅掙一元錢都這般艱難,而花錢又如流水,不知臉不臉紅?”這樣引導教育,班上零花錢銳減。
5、知恩圖報,洗腳謝罪
一日放學,一學生的外婆跑來向我訴苦,說外孫女不服管教,在家中不僅刁蠻任性,而且有時還動手打人。聽到老人的哭訴,我頓感臉紅。為此,懷著愧疚,我開始每周給學生布置“感恩作業”,諸如陪長輩散步聊天、買菜做飯、洗臉洗腳、按肩捶背、特殊禮物等,并請家長監督完成。若發現學生在家中刁蠻任性欺負長輩,按班級法律規定必須洗腳謝罪。
6、就職宣誓,下崗贈語
眾所周知,小學生喜歡做“官”,但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卻常常被一些為“官”而“官”的學生們打了折扣。為此,我取消干部終身制,實行兩周一次干部輪換制。凡上崗干部,除了有明確的崗位分工外,干部部發表就職宣誓演說,請全班監督。若在任期內違反班規,首先面對全班公決,若支持率未過半數,就自動下崗。下崗時,需當眾送上臨別贈語,以此警醒他人。
7、直言不諱,真情告白
班級算是一個小社會,既需要監督鞭策,也需要鼓勵賞識。為此,由我建議,周一和周五的朝會就有了“直言不諱”、“真情告白”兩個欄目。“直言不諱”倡導同學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真情告白”則是讓大家暢談感動事,為同學送去真誠的鼓勵、安慰與賞識。
8、故事引領,說寫感悟
學生好聽故事,也激發了我寫故事收集故事講故事的欲望。每天早上,我要為學生推薦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文章一讀完我就要求學生以簡短之語暢談感悟;每周的班級周刊,我要向學生隆重推出老師的成長故事,要求學生讀完寫寫真實的感想。
9、激情拉票,快樂舞臺
每周五,應該是班級快樂的大舞臺。因為最具誘惑力的感動人物獎、最佳小組獎、紅旗小隊獎、最受歡迎獎都將名花有主。為增加各項獎的挑戰性,獎項歸屬決定權都掌握在學生們手中。即不管是我提名還是小隊提名的獲獎者,都要登臺亮相作拉票演講,且規定每小隊還必須有激情互動,最終以掌聲的多少決定獎項花落誰家。如此一來,每周末就成了學生的最愛。
10、獎狀紀念,感恩集體
我是位最喜歡頒發獎狀的班主任,每周發出的獎狀有近百張。頒發如此多的獎狀似乎有濫獎之嫌,我也曾為此擔憂過,但當我眼見到一張張獎狀能為學生送去快樂,認識到獎狀可以作為見證童年生活的紀念品時,我就打消了顧忌。不僅在班級設立眾多獎項,而且還把班級在學校獲得的獎狀也作為紀念品頒發給學生,對獲得市區先進集體稱號的獎狀,畢業時更是人手一份,并加上我精彩的留言和全班學生的簽名。如此而為,意在引領學生能擁有對集體的感恩之心,帶著依戀和希望行走人生。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