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級好比一個大家庭,和諧、充滿溫馨應(yīng)該是一個班級的理想狀態(tài)。班主任應(yīng)該是這個家庭的核心,起到主心骨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呢?我認為班主任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注重班級制度和文化建設(shè)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生活方式,制度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約束機制。要塑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班級制度作保證,并以此為基礎(chǔ)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班級文化。班級制度的制定不能靠班主任一人,必須倡導全班同學的參與。班級文化要靠多種渠道體現(xiàn)出來,比如自辦報刊,及時反映班級發(fā)生的亭情,以及大家對所發(fā)生事情的關(guān)注,再如班訓、班徽的設(shè)計都可以把班級的一種精神凝結(jié)在一個點上,并轉(zhuǎn)化為全班的思想資源。
二、搞好班級的組織建設(shè)
班干部作為班主任的助手和全班學生的帶頭入,既是聯(lián)系師生之UTL6Le8g9ZPMneceWA/K46MzraNGF5adrhEGed3kEnU=問的橋梁和紐帶,又是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明確他們的職責,把好班干部的選拔和評估工作,爭取每個同學都能得到鍛煉。對于“不適合”當班干部的,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喚醒他們的熱情,提供特殊的幫助,引導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他們在管理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三、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中國入強調(diào)做人首先要“修身”、“盡己”,也就是提升自我管理水平。這是一切管理的起點,沒有自我管理,一切管理都將落空。自我管理就是要使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符合一定的規(guī)范。符合班級目標和個人發(fā)展目標,可以允許犯錯誤,但要不斷地糾正錯誤,并在改正中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
四、班級管理重在細致入微
與其他管理最大不同的是,班級管理面對的是可塑性最強的青少年。因此,即使有再好的制度保障,也難免孩子們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必須要做到“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細微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孩子的一舉一動,班主任對此必須要經(jīng)常生活在孩子們中間,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存在,對待每個分子要心中有數(shù),每個問題要應(yīng)對有方。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第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