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擴大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將普法教育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措施,為深入開展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過組織開展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專題調研,我們感到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加強和改進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須立足甘肅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實現五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創新工作理念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維護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積極開展針對農村、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部分,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性、公益性、服務性的工作來抓,加大投入,加強領導,改進指導。要針對建設新農村的迫切需要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現實需求,研究確定一個時期的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務,切實做到農村法制建設狀況需要什么法律就突出宣傳什么法律,農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點宣傳什么法律。要進一步確立培育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理念,由過去注重禁止性規范教育、義務性規范宣傳普及轉變到注重對公民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法制理念的培育上來,在廣大農民群眾中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意識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自覺維護農村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是創新工作思路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量大面廣,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單靠普法依法治理部門的力量難以勝任繁重的工作任務。目前,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就有400多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900多部,還有大量的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這就要求我們在農村普法內容的策劃上,突出重點,切實加大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法制宣傳的效果。當前,就是要大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憲法意識,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大力開展以農業生產、農村市場經濟為重點的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促進農村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開展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內容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引導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大力開展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教育,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同時,在工作指導上,要逐步實現由微觀要求向宏觀指導的轉變,由實踐型、事務型向研究型、指導型轉變,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五五”普法期間,要繼續組織開展對鄉、村兩級干部的法制輪訓活動,著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素質,提高其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結合農民培訓工作,積極與有關部門配合協作,加大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增強進城務工農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法制保障,推動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三是創新工作載體
要在總結前四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了解群眾需求,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創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載體。當前,就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著眼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法律素質、深化基層依法治理,設計好農村普法主題活動,以開展主題活動促進學習內容的深化,以學習內容來規范和推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強普法工作的實效。“五五”普法期間,我們將按照全國普法辦的統一部署,在全省廣大農村實施“法律進鄉村”工程,開展以法制宣傳資料進農家、法制信息進農家、法制文藝進農家、法律服務進農家為主要內容的“四進農家”活動,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學法熱情,在全省農村形成學法、用法、知法、守法的社會風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繼續深入開展依法治鄉(鎮)、依法治村和“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議”等村民議事制度,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村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使“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切實成為農村基層法治建設的有效載體,推動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穩步、健康發展,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問題,從農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出發,不斷改進和創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式方法,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五”普法期間,我省一些地方堅持因地制宜,創建了“馬背法制宣傳隊”、“摩托普法輕騎宣傳隊”、“普法大篷車”、“普法小分隊”等鮮活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深受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五五”普法期間,要在堅持這些好的做法的同時,緊密結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認知能力,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繼續創新法制宣傳教育方式方法,選擇農民群眾最喜愛、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使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律意識,在寓教于樂中提高法制觀念。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對象,采取以案說法、送法下鄉、法制文藝演出等通俗活潑、生動形象、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發揮農村現代遠程教育、黨員電化教育等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要結合我省多民族、多宗教省份的實際,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普法投入,加強民族宗教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要重視和加強以新聞輿論、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文化建設,構建多形式、立體化、全覆蓋的法制宣傳教育體系,擴大法制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滲透力。
五是創新工作機制
通過多年來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踐,一個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普法依法治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已經初步形成。實踐證明,這種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符合我省實際,也有利于推進工作發展。當前,就是要按照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要求,不斷健全完善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和監督檢查機制。要按照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依法治省工作的意見》要求,把法制宣傳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將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分階段確定目標、任務和措施,保證農村普法依法治理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立健全以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治保會、調委會主任為核心的村級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培養一批“法律明白人”和農村普法骨干,切實擔負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重任。要建立健全農村普法依法治理的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五五”普法規劃和《甘肅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的要求,將普法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從根本上解決普法經費緊張的問題,保障普法教育活動正常開展。要建立并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將普法依法治理的階段和年度工作任務細化量化,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分解到各系統、部門,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與評先創優掛鉤,與領導班子政績考核掛鉤,嚴格兌現獎懲。同時,要通過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視察等形式,強化對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大張旗鼓地表彰在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地方和個人,在全省農村營造處處講法、人人學法、辦事用法的良好氛圍。要整合農村法制教育資源,注意發揮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安置幫教的法制宣傳教育功能。充分發揮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了解農村、熟悉農村的優勢,動員組織廣大法律志愿者和有關社會力量在農村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的宣傳能力和水平,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全方位、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制保障。
(作者系甘肅省司法廳廳長、依法治省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