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文縣縣委縣政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結合文縣實際,現階段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面對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排除與發展不相和諧的“音符”,努力做到“十個堅持”,為文縣快速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分析縣情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促進和諧。
對于文縣這樣一個偏僻落后的貧困縣來講,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基。文縣地形地貌復雜,氣候垂直分布,但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礦產資源富集,但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許多地方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但由于受嚴酷自然條件的制約和多種因素的影響,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發育程度以及市場化程度都相對較低;結構調整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特點突出,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緩慢;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基礎設施差,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綜合素質低的問題,全縣處在加快整體解決溫飽向穩定解決溫飽邁進的階段。我們要緊緊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當前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兩大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認真做好加快全縣經濟發展與“和諧文縣”建設兩篇文章,不斷增強全縣綜合實力,提高全縣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2.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堅持以新的執政理念促進和諧。
近年來,文縣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咬定發展不放松,堅持抓項目不懈怠,使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GDP每年以9%的速度遞增,但一二三產業的發展還不平衡,經濟增長后勁仍顯不足。因此,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一是樹立全面協調發展的理念。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二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持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兼顧,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和永續利用。三是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堅持大膽探索,突破不合時宜的做法和體制,實現制度創新、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全面提升文縣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要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結合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發展思路,發揮資源優勢,在“快”字上下工夫,在“特”字上做文章,努力走出一條貧困地區“跨越式”建設小康社會的路子。
3.解決投入不足的問題,堅持以項目建設促進和諧。
長期以來,文縣擁有“兩江”而受苦,坐守“金山”而受窮。根本的原因在于投入不足,項目建設仍然滯后。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以水電、礦產、交通、旅游、城建、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求突破。要積極論證、篩選和爭取一批能夠增加財源、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對縣域經濟起支柱作用的大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以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推動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要重點抓好在建項目,特別是抓好韓家壩新區、漢坪嘴電站、金口壩電站等重點項目的協調和領導工作,爭取麒麟寺電站、苗家壩電站、陽山金礦早日開發建設。要立足自然資源優勢和位于九寨溝前沿的區位優勢,加快以天池、石龍溝、邱家壩、白馬民族風情村為主體和白水江水體資源旅游、農家樂旅游為補充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使旅游項目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4.解決工業經濟單一的問題,堅持以工業體系建設促進和諧。
重視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礦產開發上,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建立以節約型、環保型為特征的工業生產循環體系。在水電開發上,堅持以小為主,大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小水電。大中型電站建設要有步驟、有計劃、有節制地科學推進,切實解決好庫區移民問題,防止產生新的貧困人口和引發新的矛盾糾紛。要樹立“立足農業辦工業”的思想,采取政策和制度措施,聚集民間資金,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非金屬礦產龍頭企業,改革單純依靠礦產資源辦工業的格局,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從政策、環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把非公經濟培育成帶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體力量。要切實改善工業發展的軟環境,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努力創建高效、廉潔、規范的服務型政府,切實解決好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的問題,為外來投資者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5.解決“三農”問題,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和諧。
在農民增收上要走好兩條路子:一是抓好勞務經濟。制定勞務輸轉的長效機制,加強培訓和引導,通過向外移民和引導從事服務業等辦法減少農村人口壓力,增加農民收入。二是狠抓特色產業開發。要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干果、蔬菜、中藥材三大農業特色產業開發,使其成為穩農穩縣的支柱產業。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則,通過自主建立各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興辦各種類型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切實把加工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努力打造精品和名優品牌。要優化開發條件,加大特色產業基地的農田水利、公路交通、電網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6.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堅持以基礎條件的改變促進和諧。
在城鎮建設上求突破,加快“兩江一線”經濟增長帶建設步伐。依托白水江、白龍江和G212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集中力量,重點突破,把這一區域優先培育成為各種生產要素聚集區和特色產業發展平臺,成為率先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示范區。要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好縣城和大鄉大鎮建設,加快農貿市場和小康示范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要狠抓交通道路建設。積極爭取蘭渝鐵路過境文縣尚德鎮,積極與廣元市、九寨溝縣合作爭取廣九路建設項目;加快趙天路、安中路等縣鄉公路建設步伐,改變交通落后的狀況。同時,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電網改造、農村電話網建設、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步伐。
7.解決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堅持以弘揚文明促進和諧。
針對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要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誠信文縣”。積極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強科學技術的引進推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大力發展陰平文化產業,著力打造文化品牌,利用各種節會和重大節日,采取多種手段宣傳文縣優勢文化產業的開發,不斷增強文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力發展城鄉體育事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運動,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設施和新型合作醫療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不斷豐富全縣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8.解決民主法治建設水平不高的問題,堅持以民主法治建設促進和諧。
積極推進“依法治縣”戰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推行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增強依法辦事能力。縣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法律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任免權,加強執法檢查;政府部門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職能轉變,推動依法行政,充分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政協要全面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水平。統戰部門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民族宗教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鄉和少數民族聚居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推進司法改革,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
9.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相關問題,堅持以維護穩定促進和諧。
正確把握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著力打造“平安文縣”。要實行維穩工作責任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責任制和信訪工作責任制,把維穩目標落到實處。要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要加強基層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建設,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要加強信訪工作,遏制無序上訪、纏訪、重訪、越級上訪的現象,維護信訪秩序。同時,要做到兼顧社會公平,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認真抓好三條保障線的工作,保證離退休職工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關心下崗職工和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扶助弱勢群體,確保他們的生活不出問題。
10.解決黨員干部思想、組織、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以黨的先進性建設促進和諧。
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其他各門類業務知識的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強化黨員干部組織紀律作風建設,建立教育、監督、管理并重的長效機制,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合力。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把心思放到為人民服務上,放在謀事、干事、成事上,把精力放到開展工作、抓好落實、促進發展上。要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加強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完善各項制度,創新工作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