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渭這樣的貧困地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在深入研究縣情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途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以發展促和諧,以和諧推發展,夯實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一、要著眼于加快發展,解決發展不足的問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大好機遇,按照“以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為中心,圍繞‘三種三養三開發’(種洋芋、種飼草、種小雜糧,養牛、養羊、養雞,開發溫泉資源、礦產資源、文化資源),突出抓好項目、城鎮、工業三大建設,著力培育洋芋、草畜、小雜糧、文化四大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比較優勢打造競爭優勢,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一要著力于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要通過全面落實黨的農村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廣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強化市場營銷服務等綜合措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點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洋芋、草畜、小雜糧等農業主導產業。做到每個產業有較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基地,有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有穩定的銷售市場,力爭全縣洋芋種植達60萬畝,小雜糧種植達30萬畝,養殖業實現專業化和規?;?。二要著力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推進工業化。要集中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加大對工業經濟的扶持力度,實現經濟發展由以農業為主導向工業為主導轉變。要對現有的、發展潛力較大的骨干企業和優勢企業,在機制改革、信貸投入、技術改造、人才培養、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使其盡快做大做強;對沒有市場、資不抵債的企業,堅決破產重組。要重點發展優勢產業的加工業,形成飼料、小雜糧制品、淀粉、粉絲、亞油、畜產品、中藥材配套發展的加工體系,大力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拳頭產品和名優產品,并結合溫泉地熱、花崗巖和勞動力等相對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興辦工業企業。三要著力打造經濟發展平臺,努力推進城鎮化。要把城鎮建設的重點放在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之盡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發揮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四要著力擴大投資規模,堅持發展抓項目。要認真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和縣情實際,積極爭取項目,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全縣基礎條件。在抓好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發展項目的同時,著重圍繞農業產業開發、工業建設論證項目,實施項目,依靠項目建設增加投入,擴充經濟總量。
二、要著眼于科學發展,解決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提升發展質量
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規律、科學規律和市場規律,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把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與效益有機地統一起來,提高發展水平。一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要以解決“三農”問題為重點,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認真落實黨的惠農政策,穩定糧食生產,壯大勞務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堅持以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高農業,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二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要立足全縣各地的地域特色,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把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結合起來,既鼓勵先富起來的群眾加快發展、超常發展,又扶持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解決溫飽、穩定發展。三要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在狠抓經濟發展、改善基礎條件和解決行路難、用電難、吃水難等具體問題的同時,更要注重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解決好人民群眾子女上學難、學習科技難、文化娛樂難、看病就醫難的問題。四要統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要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草)、荒山造林、“三北”防護林工程,加強生態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植被恢復,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三、要著眼于全面發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要深入研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通過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問題,正確處理和化解各種利益關系和各類矛盾,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各方面的發展積極性,激發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不斷開創各方面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建立完善社會管理機制。要積極探索和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高效的行政管理運行機制,加大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要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改善社會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變政府包辦社會事業為政府機構、市場中介組織、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初步形成分工管理、調控有序、治理有效的社會管理合力。要大力扶持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使之發揮反映訴求、提供服務、規范行為及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提高社會的自主與自律能力。
第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要全面兼顧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共同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把黨的富民政策與群眾的生計問題結合起來,落實好企業改革、農業產業化經營、城鎮建設等各方面的配套措施,維護好群眾的利益,調控好城鄉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理順社會心態和群眾情緒。
第三,要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就業制度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政府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就業服務和指導,積極開辟就業崗位,設立創業小額擔保信貸,形成以發展促就業、以創業促就業、以服務促就業的新機制。要進一步做好“兩個確?!惫ぷ?,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社會保障功能;高度重視城鄉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問題,全面啟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完善以城市低保、教育救助、醫療救助、農村五保戶供養、老年人優待、重點優撫對象優撫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構建覆蓋城鄉、各種專項救助相配套的新型救助體系,努力使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實現業有所就、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貧有所扶、困有所幫、災有所救。
第四,要全力維護社會秩序穩定。一要建立和完善“大協調”機制,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要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全面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和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辦理群眾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合理地解決群眾的問題。要注重調查研究,認真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堅決防止矛盾積累、矛盾激化和矛盾群體化。二要建立和完善“大安全”格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進一步健全防范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及社會風險預警體系、工作預案和應急機制,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抓好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杜絕特大事故、減少重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構建城鄉公共衛生和食品衛生安全體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三要建立和完善“大防控”格局,切實維護安定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要堅持“嚴打”方針,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以打擊嚴重暴力犯罪、黑惡勢力及有組織的犯罪團伙為重點,深入開展嚴打專項斗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著力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防范控制水平,加強對治安復雜場所、重點地段、混亂區域的專項整治,加大對“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安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
?。ㄗ髡呦抵泄哺拭C省通渭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