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稅收政策不同,從而對公司的經濟效益、現金流量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筆者對此作一分析比較。
根據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包括優惠稅率、退、抵稅、再投資退稅在內的眾多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是內資企業無法享受和比擬的。
一、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的優惠政策
(一)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
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設在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或者設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屬于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的項目;外商投資在三千萬美元以上,回收投資時間長的項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設的項目),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
我國目前內外資企業適用兩套稅法,稅率上有著巨大差異。內資企業在任何地方的所得稅稅率均為33%,而外資企業在特區所得稅稅率是15%,在沿海14個開放城市是24%。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之間相差10個百分點的實際稅負水平。
(二)“免二減三”的優惠政策
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簡稱“免二減三”。從事農業、林業、牧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和設在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前兩款享受免稅、減稅待遇期滿后,經企業申請,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在以后的十年內可以按應納稅額減征15%至30%的企業所得稅。(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
(三)購買國產設備退稅政策
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退稅的范圍:是指《國務院關于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中規定的《外資投資產業目錄》(鼓勵類和限制類)以及《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的投資項目,在國內采購的設備,對列入國務院〈外商投資項目不預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預免稅進口的商品目錄〉在國內采購的設備,不能享受退稅的優惠政策。(選自《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國稅發[1997]171號文第八條》)
就是說,外商投資企業所購買的國產設備,可根據其增值稅發票,向稅務機關申請設備17%的增值稅退還,其退稅額=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適用的增值稅率,在投資總額內采購國產設備,可全額退還國產設備增值稅。
(四)購買國產設備抵減企業所得稅政策:凡我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購買的國產設備,對符合《國務院關于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的《外資投資產業目錄》鼓勵類和限制類的投資項目,除國發[1997]37號規定的《外商投資項目不預免稅的時口商品目錄》外,其購買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購置設備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條例規定享受統一減免企業的所得稅政策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免稅期間可適當延續抵免期限,但延續抵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七年。(選取自《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2000]049號)
外商投資企業購買的國產設備不僅可退還其增值稅外,設備價值的40%可用以抵免企業的所得稅。
(五)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實際增長10%(含1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允許再按當年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如當年度企業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達到10%以上、其實際發生額的50%如大于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可準予抵扣其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的部分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部分,當年和以后年度不能預以抵扣。(選自《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費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3號)
(六)地方所得稅減免政策:對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項目,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免征、減征地方所得稅,目前河北省免繳五年,減半征收五年。
(七)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的優惠政策:對已設立的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先進技術型和產品出口型外商投資企業技術改造,在原批準的生產經營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自用設備及其配套的技術、配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八)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再繳納場地使用費。
(九)城市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外商投資企業暫不征收。
(十)外商投資企業的再投資退稅: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于該企業,增加注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不少于五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準,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的40%。國務院另有優惠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直接再投資舉辦、擴建產品出口或先進技術企業,可按國務院有關規定,全部退還其他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款。
(十一)外商投資企業的工資總額經董事會批準,不必和地方人均工資收入掛鉤,不做納稅調整。
以上的這些優惠政策,非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均不能享受。
例如:建設2×300MW燃煤發電機組,按內資企業內資測算:
1.總投資25億元,注冊資本占25%,投資全部列為固定資產。
2.企業預計年收入90000萬元,預計應上繳流轉稅9000萬元。
3.成本80000萬元。
燃料、材料、水費、電力費、修理費均列為變動成本,金額62800萬元;工資、福利和折舊列為固定成本,其中:工資總額2000萬元,福利280萬元,折舊15000萬元。
投資總額同類機組,按外資企業設立,變動成本同內資一致。
1.外資企業固定成本中的福利費應據實列支,約工資總額的10%,為200萬元,內資企業福利費按工資總額14%計提,這樣僅福利費相差80萬元。
2.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由于購買國產設備退稅,固定資產原值減少,折舊相應減少。
購買國產設備的應退增值稅額:固定資產總值25億元,機械設備占固定資產總值的75%,若可退增值稅部分設備占設備總值的60%,合計金額112500萬元,可退還增值稅16346萬元。
計算如下:可退稅設備價稅合計金額=250000×75%×60%=112500萬元
可退稅金額=112500/(1+17%)×17%=16346萬元
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6%,退增值稅16346萬元沖減固定資產原值,年固定資產折舊影響980萬元。
內、外資企業成本對比(見表1)
3.全年預計應繳流轉稅9000萬元,城建稅和教育附加為流轉稅的7%和4%繳納,全年應繳990萬元。
本假設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均已批復,在企業所得稅方面:
(1)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自第一個獲利年度起,“免二減三”。
(2)屬于能源、交通等項目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購買國產設備可抵免企業所得稅38461萬元,企業可用最長不超過7年時間進行抵扣。
可抵免企業所得稅=可退稅設備價稅合計金額/(1+17%)×40%=112500/1.17×40%=38461萬元
(4)地方所得稅3%,實行“免五減五”。
(5)工資總額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影響。假設公司員工200人,當地年工資水平15000元/人,其超出部分的工資應進行納稅調整,按當地水平的應發工資300萬元,實際發放2000萬元,超出部分1700萬元進行納稅,調整公司應納稅所得額增加1700萬元。
二、內、外資企業利潤對比(見表2)
由于政策的不同而產生了巨大的利潤差距,10年經營期間內、外資差距達44780萬元。
本假設沒有考慮購買國產設備退稅增加現金流量,財務費用或資本化利息的減少;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實際增長10%(含1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允許再按當年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設立的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先進技術型和產品出口型外商投資企業技術改造,在原批準的生產經營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自用設備及其配套的技術、配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于該企業,增加注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不少于五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準,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的40%。
通過對內、外商投資企業稅收政策的對比,外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給公司、股東創造了更多的利潤,因此要加大外資的引資力度,合理利用外資,提高公司在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實現公司、股東、員工利益最大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