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要想理解和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所揭示的、真正的經濟內涵,就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本文就財務會計報告的分析方法作了簡要說明。
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最終體現在財務會計報告上,所以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經營者、股東、債權人及潛在投資者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發展水平的主要信息來源。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不要編制和提供財務情況說明書的企業除外)。如何對這些會計報表及附注進行分析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企業經營業績分析
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的經營情況是比較關注的,比如收入、利潤等指標完成情況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變化等。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分析企業收入的構成情況
企業的收入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最重要的收入指標,對該指標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數據為好。在主營業務收入分析過程中還要注意各收入項目在收入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業主營業務在同行業中的地位和發展前景。主營業務收入應占企業總收入的絕對份額,否則,該企業被認為是處于非正常經濟狀態或主營業務不突出。
(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利潤指標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之一。通過對該指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盈利水平和企業發展前景。通過觀察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及營業外凈收入在企業利潤總額中所占的份額,可以評價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
(三)分析成本費用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成本費用是影響企業經營利潤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條件下,成本費用越低,企業的利潤就越大,反之亦然。這可通過銷售利潤率或成本費用利潤率來驗證。同時需要對成本費用作進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費用項目所占的比重,從而使企業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壓縮有關開支,達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
二、資產管理效率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各項資產運轉能力的強弱,體現了管理者對現有資產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資產使用效率越高,周轉速度越快,反映資產的流動性越好,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強,企業的資產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對資產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過以下指標來進行,即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投資報酬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對應收賬款周轉率通常可采用賬齡分析法,重點分析應收賬款的質量狀況,評價壞賬損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對于呆賬和壞賬,還要具體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對存貨周轉率的分析,主要是將這一指標與同行業和企業以前年度同期進行比較,同時還要對影響存貨周轉速度的個別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存貨周轉情況,以找出影響存貨周轉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對投資報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資期限和投資回收期,從而可知企業的投資是否有效,投資風險的程度有多大。
對三大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總資產)周轉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業對資產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資產。
三、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包括償還短期和中長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是債權人最關心的,鑒于對企業安全性的考慮,也越來越受到股東和投資者的普遍關注。企業的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數來進行的。
(一)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為2時比較理想
對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產性企業,由于存貨較少,流動性資產主要是現金和變現能力較強的應收賬款。其流動比率較低也是合理的。
(二)一般而言,速動比率為1時比較適合
由于流動資產中有可能存在賬齡較長的應收賬款,所以,企業的實際償債能力會受到影響。為彌補該比率的局限性,較客觀地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還可以用超速動比率來進行評價。該指標是用企業的速動資產,即用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和信譽好的客戶的應收賬款來反映和衡量企業的變現能力及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該指標由于剔除了與現金流量無關的因素,如待攤費用和影響速動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譽不高客戶的應收賬款,因此,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變現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
(三)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為60%較適宜
比率過低,說明企業負債經營的意識不強;比率過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太大。
(四)對于股東權益比,該指標值大,說明是高風險的財務結構,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較低;而該指標值小,是低風險的財務結構。
(五)利息保障倍數說明企業的利潤償還借款利息以后還有多大盈余。該指標值越高,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小,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強。
四、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表用來反映企業創造凈現金流量的能力。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變動的原因,預測未來期間的現金流量,評價企業的財務結構和償還債務的能力,判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對現金收支進行調節的余地,揭示企業盈利水平與現金流量關系。由于現金流量的客觀性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對現金流量進行分析,可以對其他指標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一)現金流量與銷售收入比
該比率說明了每實現一元銷售收入所獲得的現金流量。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經營產生現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強。
(二)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
該比率說明了每實現一元營業利潤所獲得的現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現實賬面中流入現金的利潤越多,企業的營業質量越高。
(三)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比
該比率說明了每實現一元凈利潤中所獲得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的數量,反映企業凈利潤的收現水平及企業分紅派息的能力。
(四)資產的現金凈流量回報率
該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資產所獲得的現金流量。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
(五)負債現金流量比率
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平均流動負債的比率。由于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指標能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償還當期流動負債。
五、對財務會計報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會計報表中所規定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規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財務信息。而會計報表附注作為會計報表的重要補充,主要對會計報表不能包括的內容或者披露不詳盡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對這些重要事項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報告使用者進一步了解企業動態,從這些附注中找出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潛力,從而作出投資決策。這些附注對財務報告使用者來說有價值的主要是或有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和關聯性交易。
(一)對或有事項的分析
企業的或有事項指可能導致企業發生損益的不確定狀態或情形。因為或有事項的后果尚需待未來該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予以證實,所以,企業一般不應確認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但必須在報表中披露。這些常見的或有事項有: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未決訴訟、仲裁形成的或有負債、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等,這些事項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的損失,是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指自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或說明的事項。這些事項對企業來說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財務報告使用者通過對日后事項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斷這些重要事項將對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是企業將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三)關聯性交易
企業的關聯性交易是關聯企業之間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交易。對這些交易,我們應著重了解其交易的實質,了解企業被交換出去的資產是否是企業的非重要性資產,而被交易進來的資產是否能在未來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總之,企業財務報告分析是一項非常重要而細致的工作。目的是通過對財務報告的分析,找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評判當前企業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經營者、債權人、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通過分析報告,可從不同的角度及時了解企業的信息,從而為企業作出一系列的決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