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企業投資時進行稅收籌劃需要遵循的原則和如何做好投資稅收籌劃作了相關探討,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企業投資時稅收籌劃的具體做法,從而為企業的稅收籌劃提供理論依據。
一、稅收籌劃的概念及原則
稅收籌劃是指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條件下,納稅人依據稅法的要求和生產經營的特點,為實現最小的合理納稅而進行的設計和運籌。稅收籌劃在客觀上具有“實現稅收最晚、承擔稅負最輕、適用稅基最窄、享受稅權最多、懲戒風險最小、稅收成本最佳”的目的。稅收籌劃存在于企業管理中的各個方面,企業投資、經營等各項業務都可以進行稅收籌劃,以此來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稅收籌劃的原則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一)合法性原則。稅收籌劃必須遵守稅收法律和政策,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保證所設計的經濟活動、納稅方案為稅收主管部門所認可,否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并承擔法律責任。
(二)有效性原則。稅收籌劃要求決策者必須對日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安排保持機敏的判斷。有效原則還要求所進行的稅收籌劃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匹配,當稅收目標與企業目標發生沖突時,應以企業目標作為首要選擇,這樣既有利于被企業主管部門認可,也利于被稅務部門認可。
(三)超前性原則。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必須準確把握將要發生的經濟業務的過程、環節所涉及的稅收優惠等政策,以便于對企業的投資、經營、理財活動進行籌劃和安排,盡可能減少應稅行為,降低企業稅負,實現籌劃的目的。
(四)成本效益原則。在籌劃稅收方案時,不能一味只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籌劃方案的實施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某一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取得部分稅收收益的同時,必然會為該籌劃方案的實施付出額外的費用,以及因選擇該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相應機會損益,只有當新發生的費用和損失小于所取得的利益時,該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必須綜合考慮采取該籌劃方案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的收益。
二、企業投資進行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一)投資規劃時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選擇地規劃籌資途徑,選擇稅負較輕的投資方案,可以合理、合法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稅后利潤,實現企業的自我積累,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投資規劃時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投資稅收籌劃涉及稅收政策、財務政策、財務核算、資金運作等方面的內容,搞好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資產變現能力,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貨幣的時間價值效益。
(三)投資規劃時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降低企業的風險。企業的投資方向必須順應國家的宏觀經濟的運行發展方向,這樣有利于企業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減少因投資方向與國家宏觀政策不一致而形成的潛在風險,從而使企業的經營活動實現良性循環。
三、企業投資進行稅收籌劃的內容
(一)對投資的資金來源(籌資途徑)進行稅收籌劃
企業進行投資可以通過自有資本金進行投資,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進行投資。企業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有:向金融機構借款、向企業借款、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等。企業的這些籌資構成企業的資本結構,針對不同資本結構,企業在籌建過程和運行過程中的稅費處理并不一樣,這就影響了企業在籌建和運營后的稅收負擔。一般來說,企業發行股票的股利可以全部從企業的稅后利潤中支付,而債券利息或借款利息按照稅法規定,符合扣除標準的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以發行股票方式的稅收負擔要重于對外負債籌資,因此,企業在多種籌資渠道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從納稅角度考慮,企業間的拆借效果最佳;其次為向金融機構借款和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的方式最差。
(二)對投資的方式進行稅收籌劃
企業的投資可以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可以通過興建一套全新的生產線,也可以通過兼并、收購、資產轉讓、資產置換等形式來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形成這些生產能力的方法不同將影響企業以后的稅負的輕重。
間接投資對象可以分為債券投資、短期股票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國庫券投資等。其中債券投資又可以分為企業債券投資、國債投資、國家重點建設債券投資和金融債券投資等,這些投資有著不同的稅收政策,例如:國債投資、國庫券投資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稅。
因此企業在考慮投資實際效益的同時,應從納稅角度分析企業所取得的潛在效益。同時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因素后,可利用稅收的負擔來權衡投資方式的選擇。
(三)對投資經濟實體的形式進行稅收籌劃
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按照投資者不同分為內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等;按照法律形式不同可以分為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企業組織形式的不同,企業的稅收負擔也不盡相同。由于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納稅義務的不同,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時,必須考慮分支機構的設立形式。例如,現在大公司安排他的一些附屬單位作為子公司,而另一些附屬單位為分公司,這就是從稅收籌劃的角度考慮的。子公司為獨立法人實體,其所得稅獨立計征,他可以享受有關稅收的優惠政策,但是因其為獨立法人,應負擔全面的納稅義務;而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利潤由總公司合并繳納,因其不是獨立法人,只負擔有限的納稅義務。因此,企業在設立下屬分支機構時,如果開辦初期下屬企業可能發生虧損,設立分公司,因利潤與總公司合并,可以減少應稅所得,少繳所得稅;如果下屬企業在開辦不長時間就贏利或扭虧為盈,設立分公司,這樣可以享受獨立法人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四)對投資的項目進行稅收籌劃
我國同其他國家一樣,實行產業傾斜政策,國家為了優化產業結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給予相當多的稅收減免優惠。企業在投資前必須明確投資方向,結合稅收政策進行稅收籌劃。從宏觀上講就是要考慮所投資行業是否可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從微觀講就是要考慮所投資生產產品的型號、規格,原材料、生產用設備的來源等,這些要素安排妥當,也可以大幅度節約稅收成本。
(五)對投資的區域進行稅收籌劃
我國地域遼闊,沿海與內陸、東部與西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存在許多差別,國家為了合理調整我國經濟布局,對各地區的稅收政策也不盡相同。企業要充分利用地區稅收差異,設置企業在低稅區或在低稅區設置分公司等,利用稅收優惠來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負。例如:國家為了開發西部,對在西部投資的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從2001年至2010年期間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
總之,企業投資前的稅收籌劃是多方面的,企業不應為籌劃而進行籌劃,而是要注重企業投資決策的整體性和戰略性,在考慮企業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尋求減輕稅負與增加企業整體收益的均衡,使稅收籌劃在企業投資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最后達到企業稅負的最小化和利潤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