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額信貸為貧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和自營業者提供金融服務,促進“草根經濟”的發展,這對支持這支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創業沖動,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公平、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何謂小額貸款與“草根經濟”
小額貸款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其中孟加拉鄉村銀行采取小額、低利率、短期、多人聯保貸款的方式,被奉為典范。90年代后,最為成功的案例當屬印尼人民銀行(BRI)。BRI通過3000多個村級營業所,向農村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務,2003年被《亞洲貨幣》評為當年最佳上市公司。
當前農民收入增長放緩已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將近一億八千萬人,占農村人口20%左右的低收入農戶的問題。他們中大多數已不屬于政府的扶貧對象,又得不到農村金融機構的扶助,生產難以擴大。其中一部分是近十來年脫貧了的農戶,處于溫飽邊緣,隨時可能返貧。因此,解決低收入農戶的增收問題是當前重中之重。1999年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取消了縣一級分支機構的放貸權,卻保留了吸儲功能。同時只吸儲不放貸的郵政儲蓄占據了大片農村金融市場,本來急需資金支持的農村,不僅難以得到銀行支持,而且僅有的一些農村資金通過銀行、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等管道流向城市,廣大農村形成了“金融空洞化”的局面。據測算,每年從農村流向城市的資金均在2000億元以上,農民生產、農村中小企業所需資金,基本上靠民間借貸和私人借款。另外,城市下崗失業人員也在形成新的“城市貧困階層”。有鑒于此,中央提出: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村新辦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準入條件和監管辦法,可以探索建立小額信貸組織。我們可把國際上盛行的、在國內已經廣泛地試驗成功的小額貸款的工作推廣開,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穩定公平。
小額貸款作為一種有效的扶貧手段,是國際上的扶貧組織利用慈善款用于扶貧與發展項目中,要求歸還,以便循環運用。相對利率較高但便利的小額信貸也因其扶貧到戶的特點和對扶貧資金高效利用的機制,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運用。小額貸款對于支持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創業沖動,發展“草根經濟”,即技術素質、家庭收入自有資金、創業經驗比較低甚至等于零的貧民、平民的經濟,是大多數處于基層的人有待長期關懷和扶持的群體的經濟。沒有“草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就沒有大局穩定、社會和諧。
二、中國小額貸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
在中國,260多個小額貸款的試點工作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在扶貧到戶、高還款率,高投資回報率以及婦女參與等方面的效果明顯。貸款回收率大部分的試點高達98% 以上。
(一)中國小額貸款的基本理念
發展小額信貸的初衷是為貧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和自營業者提供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支付服務、匯款、擔保、小額租賃、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務。學術界把小額信貸機構依照其經營的目標分為兩種模式,即扶貧型(福利型)和商業型(制度型)。扶貧型以扶貧為目標,不要求利息收入覆蓋運營成本,而商業型以高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來維持財務上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小額貸款的基本原則
1.必須面對低收入者和微小企業
大企業可以向公眾募集股本金、通過債券方式募集資金、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而微小企業、成長中的企業,股本融資基本限定在私募范圍,向公眾募股很難。故商業銀行應有危機感:當資本市場發展后,大客戶可能會離開金融中介直接走向市場,而銀行要有新的利潤增長點,必須面對中小企業,發展潛在的客戶。
2.聯保小組信貸
如很多地方采用的“五戶聯保”:即貸款人的貸款計劃必須得到其他四位聯保人的同意和擔保,并以貸款小組的名義統一貸款和還款。另外,每個貸款小組的5位成員只能分批貸款。這樣,這個貸款小組就同時實現了相互扶助和監管的功能,有效地減少了違約現象。
3.規律的還款期限
貸出款項后盡快開始規律的小數額回收。如聯保信貸要求每周或每半周償付。這個機制的好處有:可以盡早發現違約,為銀行降低風險;可以使銀行掌握借款人的現金流,不會給借款人帶來負擔。
4. 高利率
以往人們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對低收入的群體貸款應是低息,這帶來了一些副作用:一是把財政貼息的資金當成了救濟資金,淡化了還款意識;二是受財政補貼能力的限制,影響了貸款的發放面,而且有限的扶貧資金常常被有門路的縣、鄉、村干部或富裕階層壟斷,產生了大量的呆壞賬;三是金融機構的風險不能全面覆蓋,財務上不可持續,會影響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小額貸款模式提供了很多服務如技能培訓,上門送款收款,無需抵押等,增加了操作成本,只有把利率和服務費用提高一些,小額貸款項目才能自負盈虧,才有擴張性與可持續性。要把“財政救濟和金融支持分開”,以形成良好的信用秩序。
5.自我決策、自主管理
從當地經濟自我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低收入階層僅僅作為外部援助資源的受益者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具有對社區資源的決策權。我們所倡導的就是這樣一種為低收入階層賦權的理念。
6.自我滾動的可持續性
小額貸款是以建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機制為目標的,否則就不可能生存發展,制度設計者們一開始就提出了要求參加者入股的原則。有些是貸款一次10元,有的是貸款額的千分之二,而且貸款次數越多,交的股金也越多。目的是靠這樣的滾動實現把外來種子資金抽掉,靠參加者自主資金為主的運作,但耗時太長,還可能讓人聯想到吸收存款。對此,專家建議對符合條件的小額信貸機構,“允許合法存在并給予金融支持”。
7.抵押擔保機制
小額貸款一般不需要抵押與擔保,但大部分小額信貸項目要求在信貸金額超過一定數額以上的借款人將其借款數額的0.5%作為“緊急基金”。此外,還有5%的信貸數額作為“組稅”計提在聯保小組的集體賬號中。這筆錢不可以從小額信貸機構提取,作為“強制存款”,它類似于抵押物品,在組員違約時進行抵補。另外,在覆蓋成本、覆蓋風險的時候有三種方法:一是完全的信用放款,所有的風險和成本完全靠利率高低來覆蓋;二是要求借款人給一定的抵押和質押;三是讓第三者做擔保。
三、小額信貸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一)小額信貸是扶貧的有效工具,是縮小收入差距、解決中國低收入階層問題的最佳選擇
首先,它通過提供存款、信用和保險工具使得貧困人群可以進行更加穩定的投資、消費,發展微小企業并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不需要抵押與擔保,這對拿不出抵押品的低收入者來說特別適用。
其次,小額貸款對提高收入效果顯著。從試點情況看,可提高年純收入10 - 20%以上。而且當借款者信用確立、生產上軌道后,貸款金額還可不斷增加。國際經驗證明,小額貸款的額度一般每年遞增30-50%。這意味著低收入者的純收入還可逐年增長。
(二)小額信貸服務可以促進資源的配置、市場發展,并促進經濟的增長
小額貸款還給借貸者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包括家庭理財,養殖業,小手工業,小加工業與小商業項目。項目選擇完全由借貸者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需求決定。既能充分利用農民剩余勞動時間,也可減少大規模推廣某單一產品生產項目造成的市場風險。小額信貸服務可以通過“草根金融”把服務范圍擴大到有著巨大市場的低收入農戶里,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來促進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
(三)參與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風險較低、投入少。試點經驗證明,小額貸款所采用的聯保方式,即通過鄰里的壓力往往比財產抵押的效果還好。因貸款額度小,分期償還,每期還款壓力小,壞賬率極低。另外可以利用信用社系統密集的農村金融網絡,不需增加硬件設備及工作人員,操作成本較低。
2005年被聯合國命名為“小額貸款年”,源于扶貧、慈善性質的小額貸款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即推進可持續性的商業性的小額貸款的經驗,提供對微小貸款客戶的金融服務,為貧困、農村人口提供機會。小額信貸組織將有可能轉化為正規金融機構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