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發項目的成功與否,對于企業的保持競爭優勢、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研發項目本身固有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過去一段時間對其并沒有進行很好的評價。本文試圖從集成的會計信息系統中獲取財務和非財務的數據,運用平衡計分卡來展示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而評價企業的研發項目。
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是任何經濟體系的核心問題,從總體上看,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是一種基于價值基礎的績效評價,側重于靜態的、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財務業績評價。而平衡計分卡則通過構造由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等相互聯系的四個維度組成的績效評價體系,對企業組織的戰略適應性和當今商業環境制勝的必要因素進行實時監控,從而克服了傳統績效評價體系的片面性、靜態性與滯后性。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能引導企業的行為、塑造企業的核心能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企業組織協調各種活動,如研發項目、市場營銷及其他傳統的項目;能幫助企業管理者從不同水平層次、不同角度來識別實施戰略的有效性。尤其要指出的是,研發項目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實現企業戰略休戚相關的;不僅如此,它還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關鍵。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研發部門建立一套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平衡計分卡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
一、平衡計分卡與研發項目
管理者對研發項目的戰略重要性通常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美國管理會計協會去年對230家企業的近期調查報告中顯示,16%的企業認為“如何更好地使研發項目促進企業發展”是企業領導面臨的最大問題;14%的企業認為“如何協調好長期目標與短期的研發項目的關系”是企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13%的代表認為“如何把企業的戰略目標與日常的經濟目標結合起來”是公司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從中不難看出,研發項目對于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從平衡計分卡模型來看,企業投入大量的財力于研發項目,它必將帶來巨大的效益。由于平衡計分卡描述了根據企業組織的戰略要求而精心設計的指標體系,研發項目的目標就可以與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如圖1所示:

但是如何實施戰略目標是具有挑戰性的。對于管理者而言,需要把所設計的指標體系向員工、利益相關者進行傳遞,并通過他們實施下去。
用平衡計分卡實施企業的戰略目標有五個關鍵的原則。一是用平衡計分卡和戰略地圖把戰略術語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二是用級聯的形式,把戰略目標從高到低依次分配給不同組織層次,從企業級、部門級到小組、個人,甚至到外部的戰略伙伴;三是協調開發高層次與低層次的平衡計分卡,尤其是開發好個人的平衡計分卡,將個人平衡計分卡與個人報酬掛鉤;四是運用平衡計分卡戰略性地分配資源,促進員工學習和成長;五是領導及時修正戰略目標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最高層次的平衡計分卡一般設立在企業級別上,但是部門和小組將建立低層次的平衡計分卡,作為實施企業總體目標的行動指南,卡普蘭和諾頓提出的平衡計分卡框架分為顧客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員工學習與成長維度和財務維度。對于顧客維度,我們將用前置指標和滯后指標來衡量顧客對企業的綜合評價;對于內部業務流程維度,我們要識別所在企業組織中產生客戶價值的獨特流程,并有針對性地定義各種指標,由此重新構造最能創造價值的企業業務流程;對于員工學習與成長維度,我們要提供員工優良的個人發展空間、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協調一致的團隊群體,使人力資源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財務成果維度,我們將建立合理的財務指標體系來衡量企業的成長能力、贏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平衡計分卡是一個與企業的戰略遠景聯系在一起的信息管理系統,當我們的平衡計分卡在企業級設定以后,我們必須把它傳遞到下一個層次的部門,通過與最高層次的平衡計分卡的交流與溝通,使公司的遠景戰略充分實施下去,建立該層次的平衡計分卡,然后盡可能地延伸到企業的各個層次,最后甚至讓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平衡計分卡,讓他們看到他們每一天的工作如何與企業戰略計劃所支持的高層次目標聯系在一起,這樣讓績效的衡量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平衡計分卡應用于研發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把企業的戰略遠景與研發的目標、計劃聯系在一起。曾有人(Kerssens-van Drongelen and Bilderbeek)設計過一個模型,把研發部門的平衡計分卡嵌入管理信息系統,來查找戰略遠景與研發項目的不同點與交叉點。研究發現,交叉點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一個卓越的績效管理系統應該在企業總體戰略的指導下,利用行為動因(前置指標)和產生的結果(后滯指標)來合理協調地安排好研發、生產、市場和其他傳統的領域。過去我們往往把研發部門作為責任會計下面的成本中心來考慮,其實這是錯誤的,應該把研發部門作為分權制下的利潤中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控制研發成本和衡量研發所帶來的收益,從而進一步衡量研發部門的利潤。也就是說研發部門的評價從原先的單一成本滯后指標,擴展到與企業戰略遠景相關的長期目標的前置指標,從原來單一的財務數據到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的結合。這確實是具有挑戰意義的,其關鍵是如何把平衡計分卡的邏輯概念運用到研發項目上來。
二、研發項目的管理與評價
要對研發項目所創造的價值進行估計是比較復雜的,在這里筆者提出這樣一種粗略的估算方法,用企業研發項目公告前后的股票價格在市場上的變動作為研發項目創造價值的衡量,我們分析研發項目是處于創新理念階段還是商業運行階段,運用技術和市場相關的指標來衡量財富的增加(這里是指股票市價的增加)。研究發現,技術的指標在創新理念階段是至關重要的,而在商業運行階段,技術指標和市場相關的指標是同等重要的,投資者對于研發項目的積極反映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于研發項目的管理,通常的方法是采用Cooper提出的階段-門(Stage-gate)方法,這一方法把產品從創新到商業化分為如下六個階段:一是初始設想;二是形成商業計劃;三是研發階段;四是檢驗測試;五是正常投產;六是產品提高。每經過一個階段后必須經過一道門檻的檢測,以此來確定是進入到下一階段,或者是結束該項目,或者是返回到上一階段。圖2描述了該方法。

由于研發項目被認為是再投資的一個平臺,這六個階段幫助投資者識別投資的風險,我們設法將這六階段的理念融進平衡計分卡。因為它包含了一些客戶維度和員工學習、成長維度的重要步驟,也提供了研發項目與銷售、市場乃至客戶的溝通渠道,在此過程中,根據客戶需求與市場情況,研發部門與市場營銷部門協調發展。
對于研發項目的管理,設想用金字塔型的模型,該模型把研發項目創造的價值作為商業動因,而價值的創造來源于研發項目所開發的新產品、新工藝,從頂往下追溯,可以發現創造的價值是企業發展的最大源泉。在此,提出一些衡量研發項目的指標。見表1。
表1 研發項目指標體系
1.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2.投放市場的新產品數
3.研發項目的成功率
4.總的研發項目數
5.總的專利獲取數
6.新產品銷售百分比
7.研發預算經費占總預算經費的百分比
8.研發經費改變金額
9.實際研發費用占總費用的百分比
10.單位產品的研發費用
三、用平衡計分卡來評價研發項目
研發項目對于企業的戰略實施具有關鍵作用,建議用級聯式的方法,通過管理者與下級員工的充分溝通,首先建立企業級戰略指標,依據企業的組織結構,如果還有下一組織結構的戰略指標體系,然后逐步向下級聯,建立部門級的戰略指標。假如研發部門是企業級別的下一個組織結構,應該根據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建立四到六個自己部門的戰略指標。
從員工學習和成長維度來看,在一個持續增長的企業中,受正確的技巧和方法激勵的員工是完善流程、滿足顧客期望、最終獲取財務回報的關鍵因素。首先必須擁有對企業成功有益的能力,對于研發部門的雇員尤其如此;其次,員工必須通過有行和無形的工具來獲取知識;最后,所有的員工必須受到激勵,行動必須與企業戰略保持一致。對于研發部門來說,雇員的留住率(K)是通過員工對工作環境質量的滿意度(16)來衡量的;而員工的個人發展空間是通過員工的培訓時數(17)和員工個人目標的實現度(15)來衡量的。其實,員工績效與財務回報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讓人力資本創造出巨大價值。
從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維度來看,平衡計分卡要求關注所涉及的每一個流程:設計、采購、生產、營銷、銷售、發貨和服務等環節,為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企業通常關注的是新產品的利潤率(G)和研發周期的長短(H),這些指標級聯到研發部門層次,來刺激研發部門不斷推出新產品。
從企業的顧客維度來看,平衡計分卡考慮到高效率的業務流程、顧客的個性化要求和產品的差別化策略。研發部門與產品的銷售、營銷部門等不一樣,他們的指標與產出結果不一定是直接相關的,大部分指標是間接相關的,如通過新產品生產周期的長短(4)、新產品被接受程度(3、5)來衡量研發部門的行為,而顧客對研發行為的積極回應反映在客戶的滿意率指標上(5)。
從企業財務指標維度來看,建議用收入、利潤的增長作為企業的衡量指標,根據財務指標的結果來反映顧客、內部業務流程的業績,在研發部門層次,價值的創造發生在理念創新與商業化運作兩個階段,實際上,價值的創造還會導致未來收入和利潤的增加,公司的三個財務目標(A-C)級聯到研發部門兩個指標上(1-2)。

四、結論
當今,技術的進步是很重要的,例如許多企業的戰略優勢得益于成功的研發項目,但用傳統的指標是很難衡量研發項目的。而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工具而“嶄露頭角”,它是一種能有效反映并將無形資產轉化為企業利潤的真實價值工具,它使財務與非財務績效指標之間達到平衡;使企業組織內外部群體之間達到平衡;使企業前置與后滯績效指標之間達到平衡。平衡計分卡與研發項目的有效集成,將使企業迅速從中獲益:財務收益增加,員工總體目標一致性更強,增進合作,更堅定不移地關注企業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