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朋榮看書的時候,有時做筆記,有時在書上亂畫,有時他一兩天就能看完一本書,遇到很精彩的書也會一口氣讀完
因為發表了大量關于投資方面的文章,鐘朋榮曾被業界戲稱為“鐘投資”。
其實,作為國內著名經濟學家的鐘朋榮有著很傳奇的經歷。八十年代末,他憑借兩篇文章被中央領導看中,調到了中央辦公廳調研室成為“中南海智囊”;1993年末,鐘朋榮下海與一批經濟專家一起創辦了北京視野信息咨詢中心,三年前,他創辦了自己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
如今,身兼經濟學家、咨詢以及培訓三職于一身的鐘朋榮,最大的愛好則是讀書。“我非常喜歡讀書,基本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來看書。”臉上掛著爽朗的笑容,操著一口濃重湖北口音的鐘朋榮這樣說。
緊跟時代的讀書習慣
鐘朋榮真正開始讀書是在高中以后,那時,“讀的書很雜,小說,政治方面的書,什么書好看都會拿來看。”印象最深的則是《毛澤東選集》。
讀高中時,“好像對什么都有熱情,渾身是勁,碰到什么學什么。”不過,鐘朋榮有一門最感興趣的課程——美術。當時他畫了很多畫,雖然沒參加過比賽,但是在當地還是小有名氣,甚至家鄉那一帶毛主席的巨幅畫像都讓他來畫。于是,鐘朋榮被公社黨委書記看中,調到公社當黨委書記的秘書。
那時的鐘朋榮的愿望是“做一個畫家”,他還差一點考上了美術學院,最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推薦去學經濟。“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從沒想過搞經濟的鐘朋榮在經濟學方面的潛力展現出來。
剛接觸經濟學研究的前兩年,鐘朋榮就在一些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了很多文章。“當時我這樣想,雖然不是自己的興趣,但是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干好”,鐘朋榮回憶說。
其實,鐘朋榮的讀書,可以說是純屬學習研究,外帶自己的一點業余愛好,因為他的閱讀涉獵明顯帶有典型的經濟學家風格。“不受別人影響,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去看,比如寫一篇論文之前,就先找三四本書看,了解情況,尋找靈感。”這種目的性很強,研究多于愛好的讀書習慣,讓書本成了鐘朋榮研究事業上的良師。
鐘朋榮看書分階段,這段時間想要學什么,就會把這方面的書都買回來,仔細研究。比如最近做一個關于晉商的培訓,他就會買很多晉商的書來看。這樣下來,他擁有的書已有幾千本了。“家里能放書的地方都堆滿了書。” 他笑言,一次買的書還來不及都看完,就又買了一本同樣的,好多書買了兩三本,所以,他就辦公室放一本,家里放一本。
對鐘朋榮影響頗深的書來自于西方傳統的經濟學著作。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馬克思的《資本論》等著作,他都認認真真的研究學習了好幾遍。鐘朋榮在看了很多遍《資本論》之后,自己研究資本論的文章也寫了十幾篇。
看書的時候,有時做筆記,有時在書上亂畫,先用紅筆畫,再用藍筆畫,有時他一兩天就能看完一本書,遇到很精彩的書也會一口氣讀完。在他看來,“如果真正看進去了,并不難懂。”
作為經濟學家,鐘朋榮的讀書取向與其研究課題一樣,總是能跟上時代。在互聯網很火的時候,他埋頭研究,光閱讀的相關專業書籍就不下幾十本,還發表了很多網絡經濟方面的文章,期間兼任了數個網絡公司的首席顧問。就像他對網絡經濟的關注一樣,不論什么現象,總能引發他的思考,應該說,在這一點上,鐘朋榮已經遠遠凌駕于讀書之上了。
雖然說鐘朋榮看書,學習研究的成分更多一點,但是還是隨著自己的興趣來。“好看的地方要看,不好看的地方就跳過去,不看了。”由于鐘朋榮近年來“視力不好,看一會兒書眼睛就會疼,所以沒辦法,要時不時地休息一下。”
鐘朋榮最喜歡在家里看書,安靜舒適的環境,沒人打擾,尤其是假期和春節回老家,也是看書的好時候。鐘朋榮說自己很少走親訪友,“一般找個安靜的房間把自己關起來,靜靜地讀書。雖然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做響,但是好像什么也聽不到。”
此外,鐘朋榮最經常的讀書地點是在飛機上,效果也最好。“因為在飛機上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讀書。”所以,鐘朋榮每次出差都會帶本書,在候機大廳里找個光線最好的地方,“坐下來,打開書,鉆進去。”
鐘朋榮經常遇到的情形是,有時當自己正在研究一個課題時,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碰到時便會欣喜若狂。前段時間,他一直想買赫爾曼·西蒙的《隱形冠軍》,偶然在機場書店里看到了,當時覺得“老天真是幫了我”。
一個有錢花的學者
1993年,國內刮起了機關干部紛紛“下海”的風暴,已經從事了十多年經濟研究工作的鐘朋榮也決心從商了。但不舍得放棄研究事業的他尋找到了文商兼顧之道——辦一家咨詢公司,一半時間作研究,一半時間在全國各地跑。
下海之后的鐘朋榮表示:“自己本身也搞管理,就更了解老板們的心情,自己是董事長的話,更能親身體驗公司的戰略問題、公司和股東的關系,感受更深。”
其實,作為一名專欄作家,他的文章與其說是寫的,不如說是泡出來的。鐘朋榮把自己的公司當成是實驗室,“剛辦公司的時候,就感覺到了研究更加務實,對自己的理論中的細節問題是一個補充。”
現在的鐘朋榮,想買書不用擔心錢,也用不著為錢而寫文章或編書,因此可以把自己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研究,顯然,鐘朋榮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實踐派經濟學家。
可能是受到經濟學邏輯嚴謹的影響,鐘朋榮不喜歡羅嗦的情節,更喜歡簡潔,“能夠一個字講完的絕對不講兩個字”,所以,他很少看小說,但是卻喜歡看電視劇,《雍正王朝》這樣題材的歷史劇尤其愛看。
看電視的同時,鐘朋榮說自己能夠像看書一樣領悟其中的思想。當年看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時候,就深受感動。
在鐘朋榮眼里,“很多文學作品都是這樣寫的,很漂亮的一個姑娘,嫁給了一個富家子弟,下場肯定很慘,經過垂死掙扎,逃脫虎口,到了一個窮人家庭,找到了一個窮小子,最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鐘朋榮對此評價說:“我們缺乏保護財富,鼓勵勤勞的機制,富有不是罪過,富起來是因為勤勞。”他還特別喜歡一首歌——《愛拼才會贏》,“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聲,我們要弘揚這種創造財富的奮斗精神。”
鐘朋榮最近在看《隱形冠軍》,他說很受啟發。“德國靠的是眾多的中小企業,家族企業,中國應該走這個路子。在中國,許多規模很小的企業都想做大做強,大家很不理智,很沖動。當前的中國經濟,應該靠中小企業,而不是要花很多的資源追求大企業。”
這位與樊綱等人并稱為中國中青年經濟學家“京城四少”的鐘朋榮,覺得他們這一代經濟學家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的觀點都是一致的,并戲稱與周其仁教授“心心相印”。
“下次我跟你說說,怎么治理一個鄉,怎么讓一個縣富起來。”鐘朋榮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