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的城市大都美麗,倘若水上有橋,便又多了幾分韻味,圣彼得堡就是一座這樣的城市。
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出海處的圣彼得堡,素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譽。整個城市由42座島嶼組成,從城市中心蜿蜒而過的涅瓦河和其他河流及運河上,架設著800多座風格迥異的橋。這些橋多數是18世紀的杰作,其實用性與藝術性可與威尼斯的橋相媲美。
作為西歐文明與俄羅斯文明的交匯地,圣彼得堡人一向將橋梁視為襯托城市和河流的點睛之筆。在這里,橋不僅是便利的交通設施,還是出色的雕塑藝術品。因此,圣彼得堡不論老橋還是新橋,都保持著精美、大方、簡潔的外形。從建筑材料上看,有木橋、石橋、鐵橋、混凝土橋、鋁合金橋。從結構造型上看,有拱式、梁式、吊式、支柱式、懸臂式、構架式。橋的顏色也紛呈多彩,有紅橋、綠橋、黃橋、藍橋、白橋、黑橋。粼粼碧水與兩岸不同歷史時期的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各式橋梁宛若長虹臥波,令這座彼得大帝一磚一瓦督造的名城和列寧點燃“十月革命”火炬的北方紅都熠熠生輝。
圣彼得堡的橋,名字別致、好聽,如宮殿橋、雄獅橋、銀行橋、民族橋、埃及橋、意大利橋。有的橋,則以人的名字命名,如羅蒙諾索夫橋、施密德中尉橋、科庫什金橋、別林基斯橋、桑普索尼耶夫橋、杰米多夫橋。每一座橋都流傳著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每一座橋都記載著一段城市奔涌不息的歷史。
城中最負盛名的是涅瓦河畔的阿尼契科夫橋,又稱四馬橋,它與圣彼得堡的標志街道——涅瓦大街的興建息息相關。200多年前,人們在涅瓦河左岸的叢林中披荊斬棘,建起這條“異常氣派的大街”。當時街道的一段要橫跨河面,阿尼契科夫中校率領部隊建起了這座木橋。橋上有一道極具古典俄羅斯風情的景觀,是4匹銅馬組成的群雕,每匹馬由一位馬夫牽拉著。如果細細觀察,便會發現,4座雕塑可以連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馴馬圖。橋上的欄桿,雕刻著成雙交替的海馬和美人魚圖案,體現了人與自然斗爭的主題思想。衛國戰爭時期,城市被困,法西斯炮火狂轟濫炸,珍貴的銅馬被市民深埋在阿尼契科夫宮花園的地下,直到戰爭結束才重見天日。如今4匹銅馬的外表已隨歲月的流逝銹跡斑駁,但它們依然昂首奮蹄,雄姿勃發,高歌著俄羅斯人的強國之夢。
約翰橋是圣彼得堡第一座橋,形狀像—條長長的彩帶。橋的兩側,雕飾著鋼絲編織的古樸花紋。橋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默默見證了彼得大帝建城的艱難歷程。當初彼得大帝用“石頭稅”建起這座城市的同時,又在河對岸扎亞奇島上修筑起一座堅固的彼得保羅要塞。要塞的位置正好鎖在大、小涅瓦河分叉的出海口,把握著城市進出水道的咽喉。于是,俄羅斯海軍應運而生。可以說,約翰橋為國家,為城市的日益發展和繁榮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杰米多夫橋也是一座老橋,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令人嘆奇的是,雖然歷經百多年的風霜雨雪,它卻從來不曾維修過,其設計施工的精湛、建筑材料的優良可見一斑。當地橋梁專家不無驕傲地宣稱,它至少還能使用50年。
噴泉河上的埃及橋,帶有濃郁的異域情調。橋首橋尾,挺立著4座人面獅身雕像。橋旁的燈柱,是源自埃及傳統風格的方形尖頂碑柱。與遙遠的尼羅河畔那個原版的人面獅身像相比,眼前的雕像顯得有些巧小,但精工細雕的藝術手法,又使它惟妙惟肖到了極致。
游人要想感受圣彼得堡獨特、醇厚的文化氣息,涅夫斯基大街與浴血教堂間的意大利橋,應該是不錯的選擇。這座鐵橋的設計簡單、婉約,以古色古香的鑄鐵圍欄、端莊優雅的宮式路燈,展現一種富有韻律的浪漫意境。橋的另側,一座恢宏壯麗的俄羅斯東正教堂聳立在水邊。這座教堂以莫斯科圣瓦西里教堂為范本,采用中古世紀拜占庭的建筑風格,5個彩色玻璃鑲嵌的洋蔥頭圓頂,琉璃瓦和馬賽克拼貼而成的外墻壁畫,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眼球。
還有一座怎么看怎么不像橋的藍橋,它跨越莫依卡運河,將圣伊薩廣場與馬林斯基宮殿連在一起。橋身上下均為寧靜的藍色,和城市的海洋色調互為映襯。橋寬近100米,同廣場一般寬,第一次見到藍橋的游人,常誤將它當成廣場。藍橋是圣彼得堡最漂亮的橋之一,每到黃昏,橋上一對對情侶摩肩接踵。
圣彼得堡是著名的文學城市,它和一連串響亮的名字緊密相聯,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車爾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阿·托爾斯泰、契訶夫、葉賽寧、阿赫瑪托娃……圣彼得堡的許多橋,都被寫進俄羅斯的經典名著。格里博耶多夫運河上的雄獅橋,曾被普希金載人不朽長詩《青銅騎士》;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白夜》里主人公和夢中情人的邂逅,發生在一座不起眼的小橋上;果戈理的成名作《狄康卡近鄉夜話》中提到的橋,據說是科庫什金橋,也叫文學橋……
莫以為圣彼得堡的橋不過如此,其實,聞名于世的白夜斷橋,才是圣彼得堡真正的絕景。
白夜又稱極晝,是北極圈的獨特景觀。由于地處北緯60度,東經30度,加上瀕臨海洋,圣彼得堡就有了夏日白夜的旖旎風光。每當仲夏到來,這里的日照長達20個小時,落日的余暉,久久映照著天際。而短暫的黃昏之后,很快開始出現晨曦和朝霞。無數因失去黑夜而無法人眠的圣彼得堡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歌舞狂歡。
觀賞白夜斷橋,冬宮橋不失為最佳地點。冬宮橋顧名思義,是指將冬宮和其對面交易所大樓連接的橋。橋長200多米,橋下的河水幽深。橋中央的拱孔帶著雙翼和平衡器,可以隨時打開橋板。這種開閹式的橋也叫斷橋。白天為了方便南來北往的車輛和行人,橋是閉閹的,只有凌晨2點至5點,橋才會開啟。此時,便會有精彩的“開橋”拉開帷幕:隨著黎明的步步臨近,機械和馬達的轟隆聲一陣高過一陣,只見橋的中間部分慢慢隆起,橋板像粗壯的手臂緩緩舒展,最后凌空開啟,橋面頓時一分為二。接著,在下游守候多時的大型船只列成長隊,魚貫而過,并拉響汽笛致意。開橋的整個過程,大約持續兩個小時,場景宏闊,氣勢浩蕩,蔚為壯觀。像這樣能開能閹的橋,圣彼得堡共有13座。
除此以外,冬宮橋還是舉辦各種大型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2000年俄羅斯迎接21世紀和新千年的慶祝活動中心便設在這里,一個超大屏幕現場轉播了世界各國元首發表新世紀暨新年致詞的情景。2003年5月27日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來自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集聚冬宮橋旁,親眼目睹了這座英雄城市的盛大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