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動力,當前編輯出版事業尤其需要通過創新來推動發展。大量實踐表明,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和主動創新精神,就能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所允許的范圍內,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做到不等不靠,大膽探索,在不斷創新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在打造自身特色中不斷求得發展。要加大圖書策劃力度,也必須著眼于創新編輯管理模式,許多出版單位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把策劃編輯與加工編輯分開運作,收到了明顯效果。
隨著出版行業轉制和現代科技在出版領域的廣泛應用,編輯工作呈現出四大新特點:
一是策劃職能日趨強化。在傳統體制下,編輯主要任務是依據上級下達的出書計劃,致力于對已有書稿的編輯加工,因此被稱為單純生產型的編輯,又有“編書匠”一說,自主策劃的成分較少;如今圖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想生產出雙效俱佳的圖書,必須從調查讀者需求入手,經過確定選題、組織書稿、編輯加工、版式設計等一系列智力含量很高的工作環節才能實現。有些出版社甚至連圖書定價、發行渠道及宣傳用語等,都要由編輯提出建議。有的出版社明確提出編輯要對圖書進行全程策劃。可見策劃已成為編輯的首要職責。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必須在個人素質和工作重點上適應這一變化,著力提高自己的策劃能力。
二是自主經營意識日益增強。出版社實行企業化管理后,普遍把圖書效益與編輯個人利益掛了鉤,編輯把自己負責的每種圖書都視為一個項目來經營,這有利于充分調動編輯個人的積極性,但也同時出現了整體協作意識弱化的問題。比如編輯個人單打獨斗的多了,相互之間主動切磋互助的少了;在工作中更加強調自我意志的實現了,反映責權不對稱的意見突出了;組織聯合攻關的難度增大了,以集體智慧打造品牌圖書的力度小了。這樣發展下去,對編輯的成長和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以及整體效益的發揮是很不利的。有鑒于此,必須要求編輯增強協作互助意識,自覺把個人融入群體之中。出版社要力求使個體的積極性在集體協作中煥發出更大的整體效益。
三是與利益相關的各類矛盾更加突出。在編輯績效與個人利益掛鉤之后,編輯不僅自主經營意識增強了,而且較以往更加關注圖書的經濟效益,當經濟效益不夠理想時,往往會出現埋怨相關環節配合不夠的情況,比如認為發行不力,認為成本大、定價高,認為分管專業的市場環境不好等等,甚至產生一些消極情緒。這就要求,編輯人員要多從自身找原因,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自我檢討,以利改進工作。當然,在編輯管理機制上,也要進行適當地調整和疏導,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四是掌握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日益迫切。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編輯工作提供了更多先進手段和拓展業務的平臺。比如運用互聯網查詢相關信息和資料,要比翻閱紙介資料快捷得多、豐富得多;把適合運用圖像反映的圖書配上光盤,會更受讀者歡迎;把圖書版本同時改編成網上圖書和電子讀物,可以成倍實現其附加值。目前這種優勢已經得到顯現,而且發展非常迅速。這就要求編輯人員不斷更新觀念,站在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