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形體動作藝術。古人日:“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直不足,不知乎舞之,足之蹈之也……”現代一位外國舞蹈大師也曾經說過:“舞蹈沒有平靜的對話,凡是屬于冷凍議討得一切,它都沒有能力表達,為了取代語言,需要很多可見的東西和行動,需要鮮明有力的表達出激情與情感……”這說明古代人和現代論者在長期實踐中已經認識到,在抒發強烈的情感時,舞蹈是最好的表現形式。
雖然,音樂和舞蹈一樣,都是長于表現情感的藝術,但音樂并不能取代舞蹈。因為,舞蹈必須要有動作、手勢和舞姿,要比歌唱,要比音樂演奏,更直接更具體表現出舞臺上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因為是可以成為可見的音樂形式,可見的歌唱形式…… 有一些“情緒舞盡管也包含著一定的事件和情節,但它并不著眼于敘述它們的過程,而是在事件或情節的基礎上展示情感。”如芭蕾舞“天鵝之死”就是一個顯例。它借助純潔、高雅的天鵝在臨死的一瞬間,表現人們對生命的希望和渴求,所以舞蹈者著重抒發這種渴求的情感。
在闡述舞蹈藝術的情感性時,應該防止以下幾種絕對化情緒。
一、是我們不能因強調舞蹈的情感性,而忽視甚至否定表現思想的重要性:那種所謂舞蹈不善于表現思想理念的理論,是錯誤而有害的。其實,情感與思想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以《紅綢舞》為例,它表現的熱烈情緒是以慶祝中國的偉大勝利這個巨大的思想意念所在。這便是當年的大革命失敗后,在壓抑的政治氣氛中產生對光明前途的追求。總之,在社會意義的舞臺上,必須重視思想性。不僅要求情感的真實和豐富,而且要求情感的真實和豐富,而且要求思想的正確與深刻,才能使舞蹈藝術達到鼓舞,教育人的目的。
二、是強調舞蹈情感性時,還應該重視舞蹈形式在舞蹈表現情感中的特殊地位。舞蹈是用人體動作構成自己的語言,因此,用來表現一定含義的舞蹈動作,稱之為“舞蹈語匯”。人們都說:“舞蹈是以形體說話的藝術……”這是有道理的,當然,這個論點多少有點片面性,但說明了舞蹈是表達情意的特殊方式。所以,強調舞蹈的形式有助于更好地施展舞蹈的情感性。我們必須重視對舞蹈形式的研究和創作,并有所創新。諸如它的程式化,塑造性,韻律性。這三者都很好的遵循了對稱、均衡、多樣和統一等這樣一些形式美的法則。了解和掌握舞蹈藝術特點重視形式美的規律,最終還是為了更有力的表現內容,使內容和形式更完美地結合起來。
三、是在論述舞蹈情感性表現時,我們尤其不能疏忽舞蹈與音樂之間那種密不可分得關系。我國古代樂論指出:“舞者,樂之容也。”現代舞蹈大師賈作光也認為:“舞蹈的創作是在音樂的樂章或樂曲中去找出表現者的意志。”所以,人們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是頗有見地的。因為,音樂給與舞蹈的,有時是靈感的觸發;有時是舞蹈動作的提示;有時甚至是舞蹈動作的提示;有時甚至是對舞蹈情節的把握和解釋。雖然與音樂有著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之分。但是,在舞蹈創作和表現中,充分發揮音樂得作用,就會大大增強舞蹈的表現力、感染力以及審美的作用。例如,我們在創作少兒舞蹈《綠色的風》過程中,就是充分利用音樂得旋律,于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情感。
總之,舞蹈是視覺藝術、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形體藝術、造型藝術和綜合藝術的特點,因此,在討論舞蹈的情感性表現時,不能不涉及到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不說舞蹈在表現情感性上有特殊的視覺效果。
(作者供職單位:馬鞍山市群藝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