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蔥是神農嘗百草時尋出的一味良藥,由于在日常飯菜中常用,又被稱為“和事草”。在中國傳統飲食中,蔥是常用的調味作料。相傳,宋代大理學家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兒招待他,只是一鍋蔥湯及半鍋麥飯,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即興吟了一首詩:“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題詩之后,便欣然離去。
蔥原產于我國,16世紀傳入歐洲,在此之前,歐洲人吃的是洋蔥而非我國的細香蔥。
經過我國近3 000年的培育,至今蔥已有許多品種,市場上常見的有羊角蔥、改良蔥、水溝蔥、青蔥、小蔥、老蔥等。我國北方多栽培普通大蔥。長蔥白類型有:山東章丘梧桐蔥、北京高角白、遼寧蓋平大蔥、洛陽笨蔥等;短蔥白類型有:山東壽光八葉齊、西安竹節蔥、河北保定對葉蔥等。南方較著名的有上海分蔥、四川樓蔥等。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章丘大蔥,每株長達1.3米左右,僅蔥白就有約1米,重達0.5~1公斤,大者1.5公斤,可謂蔥中之王。《中國實業志》說:“蔥,魯人多生食。”說明山東人常把生蔥當菜吃。
關于蔥的品種和用途,《本草圖經》記載:“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凍蔥、漢蔥。又有一種樓蔥,亦冬蔥類也,江南人呼龍角蔥,言其苗有八角故云爾,淮、楚間多種之。”《本草綱目》還說:“冬蔥即慈蔥,或名太官蔥,謂其莖柔細而香,可以經冬。漢蔥一名木蔥,其莖粗硬,故有木名。”著名文學家老舍在《到了濟南》中贊道:“不看花,不看葉,單看蔥白兒,你便覺得蔥的偉麗了……濟南的蔥白起碼有一米來長吧!”“最美是那晶亮、含著水、細潤、純凈的白顏色,這個純凈的白色好像只有看過古代希臘女神的乳房者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鮮白、帶著滋養生命的乳漿”,“假如你不信呢,吃一棵嘗嘗。”
蔥屬于百合科,其化學成分比其它蔬菜要復雜得多。蔥含有的二烯丙基硫醚(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在剝蔥和切蔥時,能刺激眼睛流淚。此外,尚含有蔥蒜辣素、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亞油酸、油酸等。
每100克大蔥含有胡蘿卜素480微克、維生素B1 0.03毫克、維生素B2 0.05毫克、尼克酸0.5毫克、維生素C 17毫克、蛋白質1.7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6.5克、鈣29毫克、磷38毫克、鐵0.7毫克,產熱量為126千焦,另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原果膠、水溶性果膠、槲皮素和槲皮素葡萄湯甙以及少量淀粉、前列腺素A和木質素等。
蔥中的蔥蒜辣素是殺菌的能手,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陰道滴蟲等都有殺滅作用。當冬季呼吸道和夏季腸道傳染病流行時,常吃生蔥會起到預防作用。吃一棵大蔥,就能殺滅口中90%的細菌。蔥中的另一成分前列腺素A,可減少血管的阻力,減少兒茶酚引起的升壓作用,故有降低血壓和保護血管的作用。蔥中的槲皮素和槲皮素葡萄糖甙在體內黃體酮的誘導下,可生成具有明顯利尿作用的配糖體,能增強利尿功能。據臨床報道,大蔥(或用復方)還能治感冒、小兒蛔蟲癥、小兒蟯蟲癥、小兒消化不良、急性乳腺炎等。
蔥,一年四季,常青不絕,在生活中是很普通的,小小的一棵蔥,既可當菜,又可做藥,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