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腳氣的高發季節。腳氣,是一種由真菌在腳趾間感染而引起的皮膚傳染病。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也有利于真菌的生長。腳氣可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
1.角化過度型腳氣
主要發生在足底、足跟、側邊緣,主要表現為角化過度、增厚、干燥、開裂。這一類的足癬主要是由紅色毛癬菌(真菌的一種)引起的。
2.丘疹鱗屑型腳氣
多發于足底、足弓處,主要表現為脫屑、瘙癢。這也是最多見類型的足癬。
3.水皰型腳氣
多發于趾間、足背、足底,是一種急性足癬,水皰可以破裂形成糜爛。
4.趾間糜爛型腳氣
多發于趾間,尤其愛發生在3、4腳趾和4、5腳趾之間。
日常生活中患腳氣的人很多,根據患者的體質以及感染的菌種,還有抵抗力不同,具體表現有輕有重。腳氣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腳氣絕非小病,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對策1:腳氣發作后絕不可以用手抓撓。因為皮膚受到刺激后瘙癢會更加劇烈,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直到抓破方可止癢。皮膚的破潰極易引起繼發感染,出現小腿紅腫、高燒等,而病菌、污垢又容易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如手癬、甲癬等,同時也會傳染給其他的人。
對策2: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腳氣病人的皮膚和污染物,包括不使用公用的毛巾,拖鞋和腳盆等物品。如腳氣病人用過,健康人再用就可能沾上真菌。如果條件適宜,真菌就會在接觸部位繁殖起來,使人患上腳氣。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應用凈水沖洗,并重點沖洗趾縫部位,然后立即擦干,以減少真菌生長的機會。
對策3:早防早治。在天熱之前,易患腳氣的人可在健康腳趾縫中涂上“腳氣膏”,增強抵抗真菌的能力。一旦患處出現紅腫,疼痛明顯、淋巴結腫痛,表明有化膿性感染,應立即去醫院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因一“腳”而動全身,引起股癬、體癬、甲癬等并發癥,嚴重的還會繼發感染小腿“丹毒”,表現為小腿紅腫,伴有高燒等癥狀。據統計顯示,由于不重視腳氣的治療,引起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占3~4成。
對策4:清潔雙腳。養成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當雙腳泡在熱乎乎的水中或鹽水中,可很快緩解一天的疲勞;若用茶葉水泡腳20分鐘,還可消除汗腳的氣味。泡腳的同時洗凈趾甲縫隙的污垢,最后再在洗凈的雙腳上涂抹潤膚液,可保持腳部皮膚的滋潤。
對策5:學生們大都喜歡穿運動鞋,而經常穿運動鞋容易誘發腳氣。因此在穿運動鞋時,要保持鞋內清潔干燥,常洗刷,晚上脫下鞋后,放在通風的地方,最好買些脫水礬,用紗布包好,晚上放在鞋內吸潮,這樣就可穿干燥運動鞋,不易患腳氣了。
對策6:腳氣的食療。腳氣初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濃湯喝,每日4次,連服5日,對單純性腳氣有較好療效?;蛴贸嘈《?00克,扁豆100克,黃豆200克,加水煮湯飲服,每日2次,連服5日;足背浮腫,延至腳踝,連小腿部也有微腫時,可用花生米、赤小豆、去皮大蒜、紅糖各100克,加水煮爛服食,每日3次,連服5日。腳氣嚴重者,可用白茅根,玉米須燒水當茶飲;也可用羊脛骨250克,黑豆100克,赤小豆50克,陳皮5克,桂圓5克,共入鍋加水煮熟服食。
如果您可以按照以上六步對策,不惹您的腳生“氣”的話,那么,痛苦的腳氣也會逐漸遠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