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霉菌污染的食品,不僅會變色、變味,脂肪含量減少,蛋白質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尤其是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會顯著下降。更為嚴重的是,霉菌在食品上的繁殖會產生霉菌毒素,通過食物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防止霉菌毒素對人體的傷害,首先要防霉。現將常見食品防霉變的幾個方法介紹如下。
1.加熱殺菌法對于大多數霉菌,加熱至80 ℃,持續20分鐘即可殺滅;霉菌抗射線能力較弱,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線能殺滅霉菌。但黃曲霉毒素耐高溫,巴氏消毒法(80 ℃)不能破壞其毒性。
2.低氧保藏防霉霉菌多屬于需氧微生物,生長繁殖需要氧氣,所以瓶(罐)裝食品在滅菌后,充以氮氣或二氧化碳,加入脫氧劑,將食物夯實,進行脫氣處理或加入油封等,都可以造成缺氧環境,防止大多數霉菌繁殖。例如:
醬油在裝醬油的瓶子里滴一層熟豆油或麻油,讓醬油與空氣隔絕,可防止霉菌繁殖生長。
香腸、肉類腌制食品用棉簽蘸上少許菜油或香油,均勻地涂抹在其表面,即可防霉變。
醋醋瓶內加入少許芝麻油或熟花生油,使醋與空氣隔絕,防止長白膜。
干香菇、木耳、筍干、蝦米等置密封的容器內保存。
3. 低溫防霉肉類食品,在0 ℃的低溫下,可以保存20天不變質;年糕完全浸泡在裝有水的瓷缸內,水溫保持在10 ℃以下,可防霉變。
4. 土法防霉在100公斤的大米中放1公斤海帶,可有效殺滅害蟲,抑制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