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中蔞蒿,指的就是蘆蒿,屬菊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種野生蔬菜,以嫩葉及地下根狀莖都可作為蔬菜供食用。廣泛分布于西伯利亞、朝鮮、日本以及我國東北、華北等地。生長在山坡、荒灘、河邊蘆蒿的種類繁多,按其嫩莖顏色分類,可分為白蘆蒿、青蘆蒿、紅蘆蒿。公元前770~前476年間的《詩經》中就有關于蘆蒿的記載,它可算得上是一種古老的蔬菜了。明朝時,人們在每年清明節前就將蘆蒿作為“貢品”送給皇帝享用,從此以后,人們逐漸形成了食用野生蘆蒿的習慣。如今,蘆蒿已擁有“野菜新貴”之稱。近年來,這種野菜煥發了青春,開始被人們作為“家菜”栽培。
蘆蒿的嫩莖、蘆芽和地下根莖肥大的肉質均可食用。蘆蒿嫩莖深青或淡綠色,像豆芽菜粗細,有一種特殊香味,清涼、平抑肝火,具有預防牙痛、喉痛等功效。現介紹幾則蘆蒿食療方,供選用。
1.涼拌蘆蒿蘆蒿、調味品各適量。將蘆蒿擇洗干凈,切節,用開水焯過,放入盤中,加入醬油、麻油、米醋、大蒜泥等拌勻食用。可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虧虛,食欲不振,納差食少等。
2.素炒蘆蒿蘆蒿、調味品各適量。將蘆蒿擇洗干凈,切節,用開水焯過備用。鍋中放素油適量燒熱后,下蘆蒿翻炒片刻,而后下食鹽、味精等調味品,炒熟即可食用。可降脂輕身,適用于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單純性肥胖等。
3.蘆蒿臘肉絲蘆蒿、熟臘肉、豆腐絲、調味品各適量。蘆蒿擇洗干凈,用開水燙熟后放入豆腐絲,淋上麻油,再用臘肉炒熟食用。可醒酒開胃,適用于醉酒后食欲不振,納差食少,脘腹脹滿等。
4.蘆蒿白板肉蘆蒿、豬肉、調味品各適量。將煮熟后的豬肉切成薄片,與蘆蒿、竹筍等炒熟食用。可健脾養胃,適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
5.雞絲蒿子桿雞脯肉150克,蘆蒿750克,雞蛋1個,調味品適量。將雞脯肉洗凈、去筋皮,切成粗絲放入碗里,用鹽、黃酒、蛋清、水淀粉蘸漬入味上漿備用。蘆蒿取其嫩莖洗凈,切成寸段備用。起鍋至旺火上,將鍋燒熱放油,油溫四成熱時下入雞絲滑散,倒入蘆蒿略滑潷去油。炒勺內放蔥油、姜絲、蒜煸出香味,放入雞絲和蒿子桿,快速烹入用鹽、雞精、黃酒、清湯、水淀粉兌好的汁,顛翻兩下,淋入雞油即可食用。可健脾開胃,適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脘腹脹滿,納差食少,大便秘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