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累后進補魚、肉、蛋
干了重活兒或進行大量運動之后,不少人認為要吃大量的魚、肉等來補充消耗,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食物按酸堿性可分為兩大類,含有磷、氯、硫元素較多的食物,如魚、肉、蛋、糖等屬酸性食物;含鉀、鈉、鈣、鎂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茶等屬堿性食物。偏食酸性食物會引起血液酸性化,使勞累的人更加疲勞,抵抗力降低。因此,勞累后不應多吃大魚、大肉。
水果榨汁喝
現在許多家庭購置了榨汁機,水果只榨汁吃,認為這樣方便省事。其實,除了某些病人或牙齒不好的老年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只喝水果汁,減少了人體對膳食纖維的攝取。以果膠為代表的水溶性纖維有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患的保健功效;而不溶性纖維則更多地用于防止胃腸系統的病變,因其具有刺激腸道蠕動和促進排便的作用。膳食纖維能影響大腸細菌的活動,使大腸內膽酸生成量減少,并能稀釋腸內的有毒物質,減少致癌物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因而可預防腸道癌變。
長期以水果榨汁喝,還易造成兒童牙齒缺乏鍛煉,面部皮膚肌肉力量變弱,眼球的調節機能減弱。另外,長期咀嚼無力,下顎會變得不發達,牙齒排列不整齊,上下牙齒咬合錯位。孩子乳牙出全后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水果,以增加孩子的咀嚼力,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床、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康又美容。
把吃水果當正餐
現在,有些愛美的女士,中午只吃個蘋果或橙子,喝杯飲料,就算一頓正餐了。更有甚者,為了更快減輕體重,在一天的食譜中,除水果外,不吃其他食物。這是不正確的。營養學家指出,大部分水果含蛋白質、鐵、銅和維生素B12較少,長期只吃水果雖然會減輕體重,但容易導致貧血。節食減肥不能以水果當正餐,應適當吃些大豆、蛋類、乳類、魚類及瘦肉類食物,保證營養均衡。
不吃高膽固醇食物
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因此,有些人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看成是一種有害的食物,這是一種錯誤認識。膽固醇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物質,只要不是長期從食物中攝入異常高的膽固醇,就不會引起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明顯升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朋友,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要適當少吃肥豬肉、蛋黃、動物內臟如肝、腦、腎等。
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體力消耗大,生產后為了加強營養,有些人一天要吃上10多個雞蛋,其實這對身體并無好處。研究發現,過多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產婦因消化吸收功能減低,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腎臟清除廢物的能力下降。大量吃雞蛋后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中異常分解,產生大量的氨、羥、酚、吲哚等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癥狀。現代醫學把這些癥狀稱為“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2~3個雞蛋就夠了。
兒童不能吃零食
有的家長往往把吃零食歸于不良飲食習慣,一點兒不給孩子吃零食。有的家長卻一味滿足孩子的口味,要什么給什么,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適當地給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調查發現,兒童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得的維生素占總攝食量的15%。獲得的礦物質占20%,鐵質占15%,這表明,吃零食是兒童獲得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途徑之一。
吃零食時,由于細嚼慢咽,可以促進唾液分泌,有利于幫助消化;適當吃些零食,特別是果類食品,咀嚼對牙齒是一種鍛煉,并能使牙齒自潔,可減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發生率。
當然,零食不能取代主食,應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種上進行選擇。有些零食不宜給孩子多吃,如爆米花、油條、汽水、熏烤小食品、油炸小食品。要注意吃零食前先洗手,吃完后刷牙或漱口。吃零食不能影響正常的食欲和飯量,主、輔食永遠是人類營養素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