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麥當勞推出了“至尊無霸”超大漢堡,廣告畫上,由3層面包、4層牛肉餅、厚厚的生菜、酸黃瓜、奶酪以及醬汁層層疊疊堆積成的漢堡讓人不禁心馳神往,迫不及待地想要領略一番。其實,口感倒是沒什么懸念。惟獨惹人遐思的,是它的體積。一座逼近10層的食物,的確很難讓人熟視無睹。
想想發(fā)覺,中國人很習慣將食物冠以“大”字,以此表達喜悅之情。比如,我們都喜歡吃大蘋果,似乎加上一個大字,整個蘋果都變得豪氣起來。孔融讓梨,要留給自己小的,把大的讓給別人。先不管這梨的味道如何,只因為夠大,便是一只值得謙讓的好梨。秋風起時,吃幾個大螃蟹可謂愜意,如果換成小螃蟹,就立即讓人興味索然了。還有,大蛋糕,大碗茶,大雞腿兒……所有與大有關的食物,都憨厚得可愛。
大和小,在對于食物的形容上,絕不僅僅是量變,而是幾乎已經(jīng)到了質(zhì)變的地步了。迷戀大食物,是由于心底的的小欲念總是難以饗足。
還記得肯德基剛剛推出外帶全家餐的時候,我?guī)缀跏堑谝粫r間就被那只填滿炸雞的大桶俘獲了。拖了兩個朋友去共享,其中一個甚至是完全不吃雞肉形同虛設的。那一份大食物,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nèi)阻隔了我對于炸雞的欲念。而大桶帶給我的滿足與歡喜,卻是地地道道回味悠長的。
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里有一段文字令我至今記憶猶新,說是在一家小吃館里,進來了一位趕車的車夫,大搖大擺,手里托著菜葉裹著的生豬肉一塊,提著一根馬蘭系著的一撮韭黃,把食物往柜臺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餅!再來一碗燉肉!”等一下,肉絲炒韭黃端上來了,兩張家常餅一碗燉肉也端上來了。他把菜肴分為兩份,一份倒在一張餅上,把餅一卷,比拳頭要粗,兩手扶著矗立在盤子上,張開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間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張餅下肚,又一張也不見了。
這吃相令人嘆為觀止,而灑脫處又讓人覺得妙極,像足了梁山好漢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雖輸在吃相,卻勝在豪情。
用大的食物,帶來小的滿足,也算是人生的樂事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