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水維持著機體正常的功能,它主要有以下幾種作用:
1.與其他物質形成血液、淋巴液,輸送營養到全身各個組織。
2.能使胃液分泌增多,稀釋食物,使食物容易消化。
3.能使五臟六腑、肌肉、組織之間的廢棄物隨血液循環排出體外。
4.降低血液濃度,血液循環更加通暢便利。
5.調節人體體溫,保持皮膚濕潤與彈性。
6.水中的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被人體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
事實上,水的作用還遠遠不止這些。水在醫藥學上有更重要的價值。我國的傳統中醫,采用過許多用水治療疾病的方法。水的物理療法,既方便又安全。現將一些常見的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介紹如下,您和您的親友不妨一試:
一般發燒用冰塊、冰袋、冰帽或冷濕毛巾在頭、額部冷敷。
頭痛通過洗浴可緩解頭痛,水溫不宜超過36 ℃,洗浴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如果頭痛時感到脊背和脖子發硬,可用細緩的溫水水流沖洗這些部位5分鐘。
鼻子流血將頭部抬高,用冷濕毛巾或冰袋冷敷前額和頸部,同時可用熱水浸泡雙腳,使血液下行。
便秘每日清晨飲溫開水或淡鹽水以及豆漿、牛奶等,能刺激腸蠕動,軟化糞便及刺激糞便;或用微溫水加入少量麻子油灌腸,是老年病人最安全之療法。
夢遺用冷水洗滌前陰,摩擦脊柱,有鎮靜神經之效,是一般藥物作用所不及的。
感冒在細長木桶里,加入40 ℃~45 ℃的溫水,把桶放在床前,病人仰臥,將腿伸入水中,身上蓋上被子,等到全身出汗,將雙腳揩干,再睡一會兒,有助于緩解感冒癥狀。
既然水有如此之多的作用,我們就需要更加重視機體的水平衡,如果體內長期水分不足或因大量出汗、嚴重腹瀉等造成失水過多,就會引起機體脫水。失水占體重2%時,人會感到口渴、尿少;占6%~10%時,會出現乏力、無尿,體內許多正常生理功能將會受到影響;如果失水達到15%~20%時,生命就有危險。正常人每天大約需要攝入2 000~3 000毫升水,人體所需水分主要從飲水獲得,再就是通過飲食來獲得。
人體水分的補充是大有學問的。脫水固然對身體有害,過飲對人體也不利。一次喝大量的水,易使血容量猛增,加重心臟、腎的負擔,特別是在勞動、鍛煉或大量出汗后暴飲,水會向細胞內滲透,使細胞腫脹,易導致“水中毒”。
健康的飲水有以下幾點要求:
新鮮衛生生自來水、天然水,或因管道年久失修而被二次污染,或受環境污染,都不宜直接飲用;存放過久的開水和超過保質期的純凈水,可能有細菌污染,成分會發生變化,因此也不要喝。
多次、少量、慢飲人的體液是逐漸被消耗的,因此一天的飲水量也要分多次合理補充。快速多量飲水,可引起血鈉降低和腦水腫,產生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昏迷,因此每次喝水量要少一些,并且慢一些。
多喝清潔的白開水,并輔之以多種飲用水補充人體水分首選白開水。白開水自然冷卻至20 ℃~25 ℃時,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比較容易透過細胞膜,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使人不易感到疲勞,經常飲用溫、涼開水,還能預防感冒。日常補充水分,除了白開水外,還可輔之以茶水、礦泉水等飲用水,牛奶、酸奶等乳飲料,豆漿、蔬菜汁、芝麻糊等植物飲料,葡萄酒、啤酒等酒飲料,以及雞湯、骨頭湯等,多樣化補水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水對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要,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正確地認識水、利用水、補充水,以水促健康。